关于春秋五霸称霸的顺序有许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是:
《史记索隐》记载,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后是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记载,顺序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 。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常见春秋五霸的说法:
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出自《史记索隐》 。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出自《辞通》 。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出自《四子讲德论》 。
4、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出自《白虎通·号篇》 。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出自《汉书注·诸侯王表》 。
6、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出自荀子·王霸》 。
7、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出自《鲒崎亭集外编》 。
春秋五霸称霸的先后顺序!!!!!!通常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 。
事实上,对于春秋五霸作为专有名词,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秦汉时期,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基本固定,唯有第五霸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存在争议;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 。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 。
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 。”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 。以宋襄公为例,历来对宋襄公,特别是对他在泓之战中的表现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讥其迂腐,如《左传》;一派赞其有德,如《公羊传》 。然而由于《左传》争立学官较晚,故对宋襄公泓之战的评价,汉初以来多趋向《公羊传》之观点,董仲舒即说: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 。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 。《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 。”
董仲舒所说的《春秋》当是指《公羊传》 。因此《白虎通》推尊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乃是只问礼义不问成败地确定宋襄公的“霸者”形象 。至于,后世多以《左传》记载之史实,以为宋襄公“不知战”从而让“中国”蒙羞,否认宋襄公的“霸者”形象,则过于以功利来论断宋襄公,而这在一切多以“礼义”为导向的儒家眼中,“功利”的宋襄公自然敌不过含有圣人之意的宋襄公 。
秦穆公虽有“千里袭郑”之失,楚庄王亦有“问鼎中原”之过,但因为二人事后均曾自我反省,故而也得到了儒家的赞扬肯定 。而最常被称颂的莫过于秦穆公的悔过作《秦誓》之举,而这也就是《白虎通》所言:“《尚书》曰: 邦知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知秦穆之霸也 。”当然,在此论述的脉络下,也就无关乎其是否为“夷狄” 。而既无“夷狄”之区隔,于是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 楚庄王克陈入郑而不取,反佚晋寇,就都成了正面的论述,《公羊传》甚至对楚庄王有“实与而文不与”的书写 。故而孔子赞许秦穆公、楚庄王的言论也就时常被加以放大引用,如孔子就曾言: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又言: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 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
总之,此种“圣人与之”的论调,可说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通说的理由之一 。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关于春秋五霸称霸的顺序有许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是:《史记索隐》记载,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后是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记载,顺序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 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是什么意思?
- 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 扁鹊是哪朝人
- 白蜡树价格多少钱一棵
-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 广东在七国属于哪国人
- 羊姓起源
- 春秋战国时期的项梁是怎么死的?
-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城是现今的哪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