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大提琴、管风琴演奏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人们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
巴赫的音乐风格融入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比较深沉、悲壮、广阔又不失内在,充满了18世纪德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气息,体现了18世纪生活在德国的普通市民丰富的思想情感 。
巴赫的作品主要以羽管键琴音乐为主 。他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借鉴各种经验来丰富羽管键琴的内容、体裁以及风格 。巴赫除了13部歌剧之外,还有许多器乐曲,例如古序曲、序曲、奏鸣曲、进行曲等 。
被称为西方音乐史上近代音乐之父的是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 。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 。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音乐之父”是指哪位音乐家【外国的】巴赫--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 。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 。
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
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 。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不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 。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
一个年仅10岁且丧失双亲的孩子居然是以这种方式来向自己的家庭索取宝贵的知识,多么可悲而又可敬啊!奇怪的是,如此高尚而执著的追求竟打动不了他的兄长--当他发现了弟弟的秘密时,立却暴跳如雷,不仅无情地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而且还严厉地惩罚了他,毫无自省与怜悯之心 。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 。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 。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 。
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
回顾巴赫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他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 。正因如此,他才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成尽辛劳,在所不惜 。后来,当有人问起他的艺术是怎样才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时,他简单而严肃地回签:如果谁像我这样下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 。
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一个城堡便有一国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在352个各自独立的小国 。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呀宫适乐队 。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当作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来看待),巴赫自然也在动难逃 。尽管他辗转各地,频繁地更换工作地点,但妈终未能摆脱卑微的仆役地位 。
德国大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讲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 。老天好像臆要在这样的阶层里比其他阶层里出更多的天才似的 。确是如此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 。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长大成人作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已孩子中的11个送进坟墓(他先后两次结婚,共生有20个孩子) 。
巴赫晚年为医治眼睛曾两次作了手术,结果不仅未能重见光明,反而摧垮了身体,终于在1750年7月28日离开了人间 。
- 抖音你这背景太假了背景音乐BGM是什么
- edc音乐节是什么意思
- 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有哪些?
- 音乐喷泉制作厂家
- 每日听音乐赶跑多余胆固醇
- 韩国人爱喝什么咖啡
- 西方的乐圣是
- 宝马5系怎么连接蓝牙播放音乐
- 开音乐会什么意思
- 开车听音乐声音太大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