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糖是什么做的( 三 )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北京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各地的灶糖也都不一样,有麦芽做的白灶糖,也有黄豆面糖,芝麻糖等等 。
小年吃灶糖的由来及寓意 2另据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穷、四处流浪 。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 。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 。
吕蒙正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 。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 。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 。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爷,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王爷,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 。
待灶王爷返回天宫,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 。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 。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 。
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他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让长老广授芝麻糖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 。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百姓也纷纷效仿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赐福 。这样,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
提醒大家,成人吃灶糖影响不大,但要购买有外包装的灶糖,避免细菌灰尘进入肠道刺激胃肠道黏膜 。但儿童吃灶糖就要格外小心了,因为灶糖是用麦芽糖制作的,过量食用会损坏孩子的牙齿,如果孩子感冒或有气管炎,则更应该少量食用 。
小年吃灶糖的由来及寓意 3 【祭灶糖是什么做的】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 。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 。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
祭灶糖的做法
材料:黄米谷子,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
做法:
1、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
2、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
3、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4、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
5、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
芝麻糖的做法
大刘庄麻糖主要原料是精选大米、小米、大麦、芝麻,选料严格,制作精良,工艺繁多,循序有章,每道工序都要恰到好处,把握好火候 。时在冬月,始做麻糖:第一步是熬糖稀,先将精选大麦用温水浸泡一个星期时间,温度控制在26-27℃,泡出大麦芽,用石碾碾成芽浆,再精选大米(或小米),把大米像蒸干饭一样蒸熟,然后混合大麦芽浆掺好拌匀,装进大缸,用沸水泼浇进行发酵,两个小时后,即可淋出糖浆,再进行熬制,即成糖稀;第二步是制作半成品,将糖稀再进行熬制,使之变稠,制成糖饴,冷却到一定温度,再加工,成为半成品;第三步加工成品 。将半成品在30℃高温加工房内进行摔打、抽拔、制孔,每根麻糖要求129孔,然后沾满精选脱皮芝麻,拧成麻花状,稍微冷却凉温成为成品麻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