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这天 , 灶王奶奶刚割了肉 , 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 。她说:“催啥哩 , 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 , 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除夕晚上为什么要点灯】二十七这天 , 灶王奶奶正在杀鸡 , 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 。她说:“催啥哩 , 路上带点干粮 , 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 , 灶王奶奶正蒸馒头 , 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 。她说:“催啥哩 , 过年要喝喜酒 , 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元”
二十九这天 , 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 , 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 。她说:“催啥哩 , 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 , 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 , 灶王奶奶正包饺子 , 玉皇大帝大动肝火 , 要她今日必须回去 。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 , 就没有多说话 , 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 , 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 。这天夜里 , 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 , 等着灶王奶奶回来 。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 , 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 , 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 。这时候 , 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 , 不忘她的恩德 , 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 , 三十夜里不睡觉 , 叫做“守岁” 。也有叫做“熬百岁”的 。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守岁的历史记载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 , 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 , 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 。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 , 思乡泪满巾” 。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 , 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到了宋朝 , 守岁之见遍于城乡 。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 , 相守夜欢哗” , 描述了守岁的情景 。《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 , 围炉而坐 , 达旦不寐 , 谓之守岁 。”有趣的是 , 在日本、越南、泰国等 , 由于受中国的影响 , 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 就连欧美和非洲 , 也有类似的习俗 。常言道:“黄金易得 , 韶光难留” , 爱生命 , 惜光阴 , 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 , 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 , 偏从此夜惜年华 。”就是一例 。
同样 , 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
守岁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 , 有似赴壑蛇 。
修鳞半已没 , 去意谁能遮 。
况欲系其尾 , 虽勤知奈何 。
儿童强不睡 , 相守夜欢哗 。
晨鸡且勿唱 , 更鼓畏添挝 。
坐久灯烬落 , 起看北斗斜 。
明年岂无年 , 心事恐蹉跎 。
努力尽今夕 , 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守” , 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 , 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 , 在除旧布新之际 , 亲朋好友 , 围炉而坐 。回顾过去 , 展望未来 , 不是没有益处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 , 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 , 焚香再拜 , 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他每到除夕 , 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 , 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 , 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 , 那么 , “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
[编辑本段]老年人守岁四要
应特别注重身心保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家人欢聚极易兴奋 , 尤其是大年三十守岁不睡觉的习俗 , 往往打乱平时的生活规律 , 此时 , 老年人切莫忘乎所以 , 应特别注重身心保健 , 注意以下四要:
- 干红为什么不甜-干红为什么不甜不挂杯
- 葡萄酒为什么会冒出来-葡萄酒为什么会冒出来泡沫
- 建行生活优惠券为什么总抢不到
- 为什么涡轮高速跑不过自吸车
- 探岳为什么油耗那么大
- 运货的大卡车白天几乎见不着,为什么都是在晚上运输?
- 为什么说学报关很有前途 报关员的薪资待遇怎样呢
- 为什么草莓尖是绿色的
- 除夕贴春联还是春节贴春联
- XNV为什么不挂本田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