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
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扩展资料:事件背景: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时,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 。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至“晋王” 。
此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立太祖三弟光义为“晋王” 。而亲王+京尹一直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标配,也就是说早在开宝六年,赵光义就已经是“开封尹+晋王”,完全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并且大权在握,参与各种朝中事务 。与之相反的是,赵匡胤的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26岁)和赵德芳(18岁)却只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而且从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
烛影斧声是什么典故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烛影斧声,是指宋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大病,召弟弟赵光义议事,两人屏蔽左右,席间有人看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躲避的动作,又听见太祖拿斧子砸到地上,并大声说:“好为之” 。后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
后世就将宋太祖与宋太宗最后见面的这件事称为“烛影斧声”,有宋太宗谋害宋太祖篡位的说法 。
在《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是说宋太祖的母亲,太后杜氏在生病时,与宋太祖和丞相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决定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赵光义继位 。“金匮之盟”的说法是宋太宗赵光义在继位之后对大家说的,在历史记载上参与“金匮之盟”的丞相赵普一直反对赵光义继位,而是主张立太祖的儿子,后来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太祖立三弟光义封为“晋王” 。在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是“开封尹+晋王”,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并且大权在握,赵匡胤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不仅没有实权,而且从不参与国家政务 。宋太祖似乎没有传位给儿子的打算 。
所以宋太祖死的原因是不是“烛影斧声”事件中被宋太宗谋害篡位,一直也有异议 。
烛影斧声比喻什么?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烛影斧声比喻弑兄夺位 。斧声烛影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当天晚上,召见了弟弟赵光义之后,有人透过烛影,看到赵匡胤用柱斧敲击地面,而赵光义有躲避状 。
如今人们习惯用斧声烛影来指代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认为赵匡胤之死跟赵光义脱不了关系 。
事件经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 。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 。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
”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意思是什么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