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二 )


建安七子说的是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1.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 。东汉末文学家 。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少有才名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 。
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 。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 。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 。《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 。刘勰认为他是“七子之冠冕” 。
2.徐干
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 。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 。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 。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
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
3.阮瑀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 。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 。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4.应玚
应玚(177-217),字德琏,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 。
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 。诗歌亦见长 。
5.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 。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 。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
6.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 。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
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 。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瑒、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