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由来和寓意( 四 )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 。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 。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 。
中国传统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平时在白天亦难出门,更何况是夜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
元宵节是个热闹的节庆,活动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 。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 。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 。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 。
(二)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 。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 。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
(三)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 。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 。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 。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 。
(四)猜灯谜
以往灯谜都在寺庙里举行,因为寺庙乃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而且有花灯竞赛与展示,所以从前都在花灯下榜上一个谜面,到元宵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猜灯谜,场面热闹而温馨,因为可以得个奖品回家,算是小过年的吉祥兆头 。现代猜灯谜的型态有揭诸在报章、杂志上的,有电视转播某个寺庙的灯谜大会,也有在某些节目中穿插的灯 。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
元宵节来源及意义元宵节的来源: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意义: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
一、历史起源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
二、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寓意团圆)、看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走百病、逐鼠等,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
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下面是我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欢迎大家分享 。
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
1、自我国古代,每年农历的正月成为“元月”,月圆之夜成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成为元宵节,自此以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春节的延续,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庆祝,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上风上水,所以也成为“上元节” 。
2、元宵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就流行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当时称其为“浮元子”,后人成为“元宵”,又称“汤圆” 。以花生、芝麻、桂花、红枣、果仁等各种丰富的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可荤亦可素,风味不同,可蒸煮、煎炸等食用方式,寓意团圆、美满之意 。
3、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很多,我来给大家说两个有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