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选择要考虑什么

p >pg">
行道树指的是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 , 而道路系统是现代社会建设中的基础设施 , 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 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 ,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同时 , 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着着密切的联系 , 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 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 。以下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就代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成都的银杏、福州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以及桂林的桂花等 。从以上两点看来 , 我们在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行道树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 , 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 , 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 。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功能 。为此 , 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 , 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 , 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 , 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
行道树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 , 即使是城镇内外的各个区域 , 生态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外来树种 , 在复杂的城镇环境中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即便是乡土树种 , 如未经试用 , 也不能冒然选用 。所以在各个城镇选用行道树时 , 一定要弄清各个树种的生态特性 。摸清生境特点 , 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树种 , 做到适地适树 。
2.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相结合
由于城乡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 , 就必然要求行道树种多样化 , 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栽培的过程中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 , 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 , 就地取材 , 易于见效 , 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 , 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的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时 , 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 , 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以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 , 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等) , 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中生长 。
但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 , 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 , 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缺 。因此 , 应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 , 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 , 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 , 还应注意因地制宜 , 相对集中 , 统一协调 , 才能做到丰富多彩 , 别具特色 。
3.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 不仅城镇街道马路拓宽改造日子新月异 , 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 , 国道、省道不断增加 , 不断拓宽 , 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 。大量新开辟的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 , 也需要新设计栽植 。这样 , 在道路绿化时 , 就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结合 , 速生树种与慢性树种结合的策略 。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 , 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新僻道路往往要求早日绿树成荫 , 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喜树、臭椿等 。但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时期后 , 易于衰老凋残 , 影响绿化效果 , 更替树种又需一定时期才能成长 。特别是城镇街道行道树生长不易 , 有的树种十多年后就开始衰退 , 树冠不整、病虫孳生 。砍伐后 , 会形成一段时期绿化的空白 。若能从长远效果考虑 , 在选用行道树时 , 在速生树种中间植寿命长的树种 , 如银杏等 , 则在速生树种淘汰后 , 慢生长命树种常在 , 继续发挥绿荫效果 , 避免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