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赏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知识( 八 )


二、古玉种类
玉圭:
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 。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
玉笏:
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 。即“珽” 。《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 。”注:“球,美玉也 。”
镇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 。也作“镇圭” 。《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 。”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 。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 。《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 。”《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
谷圭:
古玉器名 。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 。又称“谷璧” 。《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 。”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 。”《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
土圭:
古代玉器 。用以测日影、四时、土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 。”又《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
璧:
古玉器名 。也有用琉璃制的 。扁圆形,正中有孔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 。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 。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 。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 。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 。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 。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 。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 。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 。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 。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 。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 。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 。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 。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 。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 。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 。玉璧用途很复杂 。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
瑗:
古玉器名 。大孔的璧 。《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 。”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 。”
玉琥:
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 。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 。
玉虎:
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 。”参见“玉琥” 。
珩:
古玉器名 。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 。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
环:
古玉器名 。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 。”郭璞注:“肉,边;好,孔 。”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 。”玉制的环 。古时用作佩饰 。《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 。”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 。”《晋书·周访传》:“访大怒 。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
玉佩:
“佩”亦作“珮” 。玉作的佩饰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
环玦:
古玉器名 。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 。《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