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成灾”,2毛一斤卖不动,顾客却吃不起,问题出在哪?

西瓜“成灾”,2毛一斤卖不动,顾客却吃不起,问题出在哪?① 农民的悲哀 。本次的西瓜滞销为例,我们目前的农村从事种植行业的农民大多是60后,这些人由于时代的原因造成了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让这些人有些与现在的时代脱节 。正因为如此,在种植农产品的时候,这些农户早已经不知道现在的市场对于农产品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样?到底什么样的农产品才受到市场的青睐?即使有些人意识到所面临的困境,但是也无法正确的破局 。
② 种植户小农思想依然严重 。当然了,小农思想让我们所有人摆脱了饥饿,达到了温饱 。但是现在这个农业发展已经不再适合于小农经济,但是我们的农户依然严重的小农思想制约了我们可以快速的跟上整个时代发展的步伐 。农产品种植过程当中,缺乏对于农产品信息的收集意识,认为农产品种植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经验来看,农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农民需要最先掌握的技能反而是经济和市场知识,农业技术反而成了次要的 。
③ 消费者在发生变化 。很多的瓜农,每年出售西瓜的地点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这个老张是非常不赞成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弱的,即使西瓜卖到一毛钱,这些人依然不愿意去消费西瓜 。再加上西瓜在农村人眼里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很多人房前屋后都可以自己种植几株,这样一个夏天就能够应付过去 。
④其他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很多时候忽略了对农产品的关注,比如说农贸市场的改造,使得一些农产品没有地方销售 。
便宜的西瓜2毛钱一斤批发不出去,若是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但是好吃的西瓜在街上依旧几块钱一斤,想买西瓜的顾客有的心疼的吃不起,这问题出在哪里了?

今年北方产瓜地普遍雨水实在是多,西瓜的味道实在不好吃 。前段时间在大集上买西瓜8毛钱一斤,回到家满怀期待的准备吃西瓜,切开吃一口也真是够了,味道实在不咋地 。
前两天去我姑家走亲戚,想着好久没去了,总不能空着手吧,于是买了箱奶,买了一个西瓜 。卖瓜的那有两种瓜,一种是8毛钱的,一种是1块钱的,想着1块钱的应该不至于太差,结果西瓜的味道也不咋地,没有沙瓤口感 。
这些在市场上卖8毛钱左右的西瓜,在当地批发价基本就是2-4毛钱,这口感不好是个大问题 ,吃瓜总不能只看西瓜的外皮吧,总的来说还是吃内在 。雨水多,西瓜吃起来硬梆梆的,不好吃是卖不上价钱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 。
在水果店或者市场上依旧可以看到一斤二块钱以上的价格,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三块钱一斤的市场价,让想吃瓜的群众依旧吃不起瓜,这里的瓜和西瓜产地几毛钱一斤的西瓜根本不是同一个品种,类似于同样叫个黄桃但是普通黄桃和黄金蜜的价格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同样的道理,在市场上宁夏西瓜总是比普通西瓜价格高上许多,主要还是耐存储,瓜瓤沙,味道甜 。
有瓜吃不起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水果的附加成本过高,最近帮别人打包发货水果,往往发过去的快递有一小半都坏掉了,这运输费却已经出过了,一旦水果运输过去坏掉了,这部分运输成本自然也转嫁到好的水果上了,进入市场后价格自然也不会低 。
总之,今年天气较凉占主要原因,需求量降低,西瓜味道也受到了影响,导致了产地西瓜价格不高,收购客商锐减,而市场上好吃的西瓜依旧价格较高,比较受欢迎 。
现在西瓜确实成灾了,农村2毛钱一斤还滞销,根本无人问津,青岛现在1.5元,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件事,现在做生意利润小了没有人干,根本不是那个薄利多销的年代了,顾客怎么吃不起呢?主要是不想花钱。

现在西瓜农村2毛钱一斤,城市1.5元,如1果拉一车瓜5000斤,利润是6500元,去掉其他费用,应该是6000元,一般拉西瓜是两个人,他们一般都是这样算,一个人一天按200元的收入算,一车西瓜需要好几天才能买完,一般要一个礼拜,再说拉西瓜是有风险的,所以真正买到客户手里肯定价格高啊 。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2015年菜花九分钱一斤,我们当地不要钱,城市依然一块多一斤,为什么城市贵呢?这里面的有成本的,运输成本,还得有足够的利润,毕竟要两个人忙活好多天,打工一天还给200元,两个人一天就是400元。

现在做生意利润都很大,不是那个薄利多销的年代了,农村不要钱的东西,拉到城里也得一块多,这里面是有成本的,还得算上利润,即使农村西瓜不要钱,拉到城里也得一块多,运输费,利润,大家不要奇怪,毕竟大家都得吃饭,希望大家明白,千万别说吃不起,难道你们比农民还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