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有哪些( 六 )


哈萨克族妇女的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 。女孩子从小戴“塔克亚”,这种帽子帽壳较硬,平顶,顶上插有表示吉祥的猫头鹰羽毛,上面缀有光彩夺目的珠玉 。“沙吾克列”是姑娘们出嫁时戴的尖顶帽,里层为薄毡,外罩绸缎,帽壁绣有以花草和兽角的各种变形体为内容的花纹,镶嵌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 。
以上的服饰均为传统服饰,现在一般在大型节日时才会这么穿 。
四、节日
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 。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
“那吾肉孜节”则是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之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春节 。哈萨克族很早以来就使用十二生肖的日历 。这些生肖纪年的起点是日夜相等的春风(3月22日),叫“ULES”或者“那吾肉孜”(NAW—REZ) 。“那吾肉孜”是“新年”的意思 。生肖从“那吾肉孜”这一天开始转换,这一天算作新旧更替,叫“春分”(ULES KUNI) 。“那吾肉孜”日,家家做“那吾肉孜”粥 。哈萨克人成群结队,走村窜户,挨家喝粥,吟“那吾肉孜”诗,拥抱贺岁,祝愿新年牲畜旺盛,庄稼丰收 。专为那吾肉孜节准备的份肉煮好后,需端到受人尊敬的长者面前,老人致祝词,祝牲畜兴旺,乳汁丰盈。
五、哈萨克族——热爱音乐的民族
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胡布兹、斯布孜合等 。
冬不拉尤其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多用桦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肠制弦 。过去琴身有铲子形和马勺形两种 。现在有了将这两种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间新式冬不拉 。
哈萨克族的各种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 。歌曲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
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为特征,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传统的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走马”) 。
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 。对唱,就是两个阿肯(即对唱者)即兴进行创作比赛 。在哈萨克族人们之中,对唱技艺相当普及 。从形式上看,对唱体裁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 。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 。即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歌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尔后再各自即兴歌唱 。
阿肯弹唱是生命力很强的民间文学体裁,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唱作品在群众中流传 。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各地、县每年都组织阿肯弹唱会 。如今阿肯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对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
六、哈萨克族都有哪些风俗禁忌?
1、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进入房内,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 。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在房侧或房后下马,并把马鞭放好 。
2、做客时,忌讳客人坐在放有食物的箱子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 。他们认为食物是ZHEN主赐予的,是圣洁的 。
3、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毯上,不许把两腿伸直 。
4、在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捏鼻涕、挖鼻孔、放屁、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否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尊敬 。
5、吃饭、喝茶时,不能脚踩餐布,更不许跨越餐布 。在餐布收起来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离开 。如有事外出,不能从人前走过,须绕到人后面走 。
6、吃馕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而应该掰成小块吃 。
7、主人做饭时,客人最好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 。
8、主人端上来的茶、酒、肉和其他食物,不管好坏,都要高高兴兴的接受 。茶不能喝一半剩一半离席,喝酒最好要一饮而尽,如果不会喝,也要喝一点,以示谢,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或者有别的意见 。主人给的肉也要痛痛快快地接受,不要不吃,否则主人是不高兴的 。
9、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 。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水,而应用毛巾擦干 。
10、哈萨克族忌食ZHU肉、驴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及野兽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他们认为,这些肉和血都是不洁的 。
11、在哈萨克族人家住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不然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
12、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多是住两天 。
13、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说能“胖”,他们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
14、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当着主人面追打猎犬和看门的狗,不要当面数主人牧畜头数,他们认为这样会使牧畜遭受损失和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