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称饮食习惯决定个人身份

导读: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 。

研究者称饮食习惯决定个人身份

文章插图
饮食定身份
你是什么,取决于你吃什么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张旭
“youarewhatyoueat”是英语中的一个习惯说法,大意为“你是什么,取决于你吃什么” 。
如果用一张餐桌来说明,那么“吃”和“人”的文化关联就会显得更加清晰——试想一下,放在餐桌上的是一个精致似玩物的面包圈和一杯决不加奶、更不许加糖的黑咖啡,桌旁落座的将是个拥有何种教育经历、审美情趣、职业背景和经济收入的人?要是一碗褐色与白色呈团状纠缠,并点缀着蒜瓣若干的炸酱面呢?
饮食消费分层化
电影《没事偷着乐》里,标准底层市民形象的张大民捧着一碗炸酱面对李云芳说,“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这饭,饭里边最好的就是这面,面里最好的就是这蒜…… 。”在张大民一阵响亮的咀嚼声中,李云芳被这“好面”暗喻的深情所打动,后来他们结婚了 。
2007年初,在一部名为《爱情呼叫转移》的电影里,炸酱面再次出现 。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 。在解释离婚理由的时候,即便在家吃晚饭也穿西装的徐朗冲妻子抱怨道“你吃面条的时候能不能不要一直嘬得面条打转转 。”
导读: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 。
研究者称饮食习惯决定个人身份

文章插图
炸酱面背后的理论叙事是对于同样的食物和相似的吃法,不同阶层的人会表现出带有各自阶层文化特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饮食消费似乎因之成了一件涉及身份阶层的事 。
事实上,对于饮食消费分层化的现象,西方人类学家早已投入颇多关注 。
食品消费的种类常常是研究者为两个阶层划界的起点 。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社会阶层的降低,人们在牛奶、肉,特别是水果等食品上的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面包和土豆的消费量则有所上升 。收入差距导致的购买力差异,是这个逻辑关系的论据 。
不过另一件事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即与中产阶级人士相比,身处贫民阶层的人们普遍不愿尝试他们不熟悉的食品 。
美国著名营养师、社会心理学家艾琳 。萨特解释道,害怕浪费是贫民阶层较少尝试新食品的心理文化原因——那些家庭的父母不去购买新的食物品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可能不喜欢,并因此糟蹋了那些并不便宜的东西 。
导读: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 。味觉的阶层差别
贫民家庭的孩子喜欢哪些食品?西方国家的事实证明是那些带有人类天生偏好口味的东西,比如保罗 。福塞尔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中反复证明的甜食 。
“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把社会上层和底层划分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饮料的甜度”,福塞尔的意思是,阶层较低的人更爱甜味 。
很明显,偏爱甜食的贫民们表现出了人类在味觉上的率真天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频繁的率真之举很可能暗示着缺少教育和自制力,而这是中产阶级所不能容忍的评价 。
实际上,在多数社会学家看来,除了“天性”,人们的口味偏好还与自身的饮食经验,以及态度、信仰和期待有关 。这意味着对某种口味的喜爱是可以经后天塑造形成的,而塑造过程所需的知识、经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则正是中产阶级人士节制甜食及一切迎合人类本性需求的口味时有意无意展示出的身份特征 。
更令中产阶级人士受用的理论来自休谟 。套用休谟对审美趣味的解释可以认为,接受甚至喜爱苦或酸涩并不意味着比喜爱甜食高出一筹,但却使人得以享受“被培植的快感”,从而成为“趣味敏感”者 。
导读: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