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和草果的区别有哪些( 四 )


5、高良姜
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具胃寒冷痛 。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 草果的好处有哪些【砂仁和草果的区别有哪些】药用价值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 。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 。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 。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2]
药品简述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
归经:入脾经、胃经 。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
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 。[4]
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 。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
③《本草备要》:忌铁 。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
草果与草豆蔻应用与鉴别
草果与草豆蔻: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 。草豆蔻具有行气作用,草果行气作用几无;草果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 。而草豆蔻则无此作用 。草果与砂仁:二药性味皆辛,温,归脾胃二经,同具化湿,行气,温中之功效 。砂仁行气作用强,草果温燥作用强 。故砂仁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是为其独有特点 。草果有截疟之特长,可用治寒湿偏盛之疟疾 。[2]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橙花叔醇(nerolidol),壬醛(nonanal),癸醛(capric aldehyde),反-2-十一烯醛(trans-2-undecenal,为本品中的辛辣成分),橙花醛(neral),牻牛儿醇(geraniol);另含微量元素(μg/g):锌69.2,铜7.33,铁57.2,锰283.7,钴0.89 。
种子油挥发油21种成分:主要为1,8-桉叶素(1,8-cineole),2-癸烯醛(2-decenal),牻牛儿醛(geranial),橙花醛(neral) 。[5]
辅助药用价值
1.以草果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用草果配柴胡、
草果 (2张)
桂枝
等14味中药组成柴桂草果汤,治疗流感行性感冒300例,总有效率为95.31%(浙江中医杂志,1993,1:65) 。
2.以草果15克,诃子5克,山柰5克,官桂5克,焙干研细末,再以樟脑5克,一起入香油125克中,装入盐水瓶,密封浸泡三天后,外擦用治斑秃,治疗30例,均愈(中医药学报,1987,3:53) 。
3.配知母,具有调寒热,和表里之功,善治疟证 。
4.配常山,可加强截疟之药力,免除常山涌吐之弊 。
5.配砂仁,增强化湿浊,温脾阳,和胃气的功效 。配厚朴,化湿浊,健脾胃,行气和胃 。
6.配白豆蔻,二药相使配对,各取所长,具有较强的化湿醒脾,暖胃散寒,行气止痛,调中止呕作用 。[2]
药用附方
1.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 。水煎服 。(《慈幼新书》草果饮)
2.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细锉 。每服20克,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济生方》清脾汤)
草果 (3张)
3.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 。上等分,细锉 。每服25克,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济生方》果附汤)
4.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 。酒煎服之 。(《仁斋直指方》)
5.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 。上等分为粗末 。每服10克,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传信适用方》草果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