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遛百病的来源是什么( 三 )


如今 , 在古城沧州 , 不仅各郊县 , 在市区 , 市民们吃过晚饭后 , 或三五成群 , 或成双结对 , 有的提着灯笼(有传统是舅舅给外甥买灯笼照旧舅) , 有的带着闪闪发光的头饰 , 年轻人们在南湖边会点起孔明灯 , 大家每过一个路口都会抛撒一些硬币 , 意味着将疾病、苦痛抛弃 。硬币叮当掉到地上 , 就有孩子们去捡拾 , 因为大家认为晦气摔过后就剩下福气了 。
南京
"正月十六 , 爬城头 , 走百病 , 踏太平 。"在南京元夕的走百病由桥头走上了城头 。据说 , 明初朱元璋修好南京城后 , 城墙即成为军事要地 , 百姓哪能上城墙 , 更别说玩城头了!后来天下太平 , 朱元璋特准许百姓正月十六这一天游一次城墙 , 聚宝、通济、三山门都设瓮城 , 正好比走三桥 。以此示君民同乐 。最终传成了"走百病" 。
潍县
山东潍县(今潍城区)的走百病别具特色 , 十六日这天 , 妇女进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 , 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 , 俗称"老猫" , 据说摸摸老猫 , 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的两个石人 , 据说灸石老、石婆 , 一年不生疮疖 , 总称"跑老猫" 。民国修《潍县志稿》 中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说:"新正节始过元宵 , 结队城头跑老猫 , 为乞一年百无病 , 艾香争把石人烧 。
正月十六遛百病的由来?【沧州遛百病的来源是什么】据文献记载 , “遛百病”的风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 , 明清时盛行于京城 。最初仅限于妇女 , 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 , 养儿育女 , 因此身体劳累 , 体质较弱 , 容易生病 , 每年忙完了年节 , 可以轻松一下了 , 古时候女流之辈大白天出门四处游走显得不成体统 , 于是便在正月十六夜里相约相聚聚 , 外出散步以驱除病邪 , 天长日久 , 便形成了大众化的传统习俗 。
每到正月十六晚上 , 全城所有的街道上人潮涌动 , 人声鼎沸 。所有家庭成员扶老携幼 , 倾家出动漫步在大街上 , 悠闲地遛一遛 , 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 , 希望一年中百病不得 , 身体健壮 , 生活安康 。夫妻、情侣、坐轮椅的老人、提花灯的孩子 , 毫不夸张地说 , 只要还能动的 , 就会走出来 , 与大家同享这一年一度的时刻 。
“遛百病”时 , 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些小额硬币 , 把它仍在街道上 。据说硬币代表着头痛脑热的一些小毛病 , 钱滚动得越远 , 就代表小灾小病离自己越远 。不少小孩子寻声捡着硬币 , 扔掉的是灾 , 捡到的就是福了 。这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 但大多数人还是寄希望于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 。
人们将过年剩下的所有烟花爆竹都搬出来放掉 , 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 鞭炮声此起彼伏 , 响彻不断 。人们走着、笑着、说着、闹着 , 放眼望去 , 大街上人头攒动 , 熙熙攘攘 , 摩肩接踵 。美丽的烟花 , 夺目的霓虹 , 绽开的笑脸 , 组成一幅不可多得的人间幸福美景 , 成为春节中最热闹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