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古称

中国古称有中华、神州、华夏、九州、中土、诸华、诸夏、中夏、方夏、六合等 。
1、中华:是中原华夏大地,古代华夏族多建都在黄河南北,也就是中原河洛地区,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它地方因此称之为“中华” 。
2、神州:神州,又名“九州” 。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
3、华夏: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同时也是汉民族的别称 。华夏也称作“夏”、“诸夏”,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 。
4、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
5、中土:古指中原地区,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域概念,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
6、诸华:周朝立国后,在统治区内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因为周人自称华,所以这些诸侯国就称诸夏,晋升杜预在为《春秋左传》作的注解上说:“诸华,中国也 。”
7、诸夏:诸夏一词与诸华类同,在上古时代华夏二字相互通用,华即是夏,夏即是华 。如《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
8、中夏:中夏,出自《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吕向注:“中夏,中国也 。”
9、方夏:方夏,指中国,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后汉书·董卓传》:“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
10、六合: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四方,即天地四方,用来指代全天下,即中国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1、华夏
华夏也称“夏”、“诸夏” 。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 ,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 。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 。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 ,也是周王朝的自称,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 。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 。“中华”又称“中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
2、神州
神州(中国),又名“九州” 。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有时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但更多的时侯是称神州 。
相传炎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而黄帝统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县和神州合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的范围“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阯”
3、中华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 。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 。后随着历史演化,与各民族不断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
4、九州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
1912年后,“中国”是指代含有汉地、藏区等各个民族地区在内,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 。
5、中土
中土指中国本土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华、中夏、华夏、诸华 。
古指中原地区,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域概念,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华夏民族的祖先根据天文、地理、和风水学的概念,认为位于中岳嵩山山麓的中原河南登封,位居天下居中的位置 。
中原地区,位于千里太行山脉的南侧,千里伏牛山脉、大别山脉的北侧,后面的西方是巍巍天山、昆仑、秦岭龙身,万山之祖中岳嵩山是雄踞东方的龙脉,黄河洛水为华夏民族活动中心的闻名世界的两河流域,河、洛、伊水中土三川盆地,是华夏族裔、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