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四、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 。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
五、恶日禁忌说
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 。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
六、蓄兰沐浴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大戴礼记·夏小正》 。“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
七、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 。“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
八、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
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 。“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提出他的新研究观点,补充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 。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
【端午节的来源是什么】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 地下室地面装修怎么做
- 老鼠的特征和特点是什么
- 四季竹的介绍
- 请简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 小苏打是碱面吗
- 股市端午节放假星期六上班吗
- 现在看不了网上只有几张图片 谁看过柯洁跟阿尔法狗下棋的直播视频?来解答一下,
- 有欢乐颂2的百度云盘资源吗?
- 蓝鲸死亡游戏是什么 蓝鲸死亡游戏的任务有哪些
- 小竹笋怎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