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白塔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白塔”象征着翠翠的守护者,“塔”就是母亲温暖“子宫”的象征,在那里人们可以让自己处于最平静的状态,不被世俗的纷扰所打乱,彻底放松,而《边城》中的白塔就是如此 。
边城白塔的意义在于它介于人类生命的脆弱短暂和与自然山河的宁静永恒之间,这是人类所建造出来的一个超越自己生命的建筑,虽然守护它的人不在了,白塔终究还是要建起来,就好像小溪山崖一样漠视人间的美好与幸福、悲剧和欲望 。
白塔又象征着一个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住着翠翠和爷爷,它们代表着湘西苗族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纯朴善良,重利轻义的世界 。后来白塔倒了,爷爷去世了,翠翠的精神世界崩塌了,但是翠翠还咋子独自坚守着这一片天地;后来白塔又修好了,说明大家需要这样的精神世界,重新修缮也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精神寄托,不管能不能实现,但是人性的美好不能丢掉,白塔的修建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得到精神救赎 。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
《边城》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展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边城》极大地讴歌了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斥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边城》描写的是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
边城中的白塔象征什么在白塔中获得重生——从“白塔”的象征意义分析《边城》主旨
金介甫先生在《沈从文传》中指出:“研究沈从文首先应该认识到他是一位边缘人,是自我放逐者 。在中国文学中,从屈原的流浪放逐、李白杜甫,一直到曹雪芹,这种边缘人的作品就是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样 。”
??沈从文是一位很纯洁的作家,他用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看到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是清明,是充满温馨 。对世俗的复杂、丑陋、仇恨、恶意、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往往没有感觉 。《边城》写到的就是一个“安静和平”的世界 。
??当然,“婴儿的目光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类的婴儿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沦丧了 。”(见曹文轩《回到“婴儿状态”的艺术——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 。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 。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见《汪曾祺读<边城>》,选自《独坐小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由此,大家都一致认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 。但实际上,作者尽管“只想造希腊小庙”来“供奉的是‘人性’ 。”但他所要赞颂的“人性美” 已经在蜕变了 。作者自己还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故事中充满了5月中的斜风细雨,以及那点6 月中夏雨欲来时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 。”人性的率真与善良在“文明”社会古旧的礼法与习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难以施威,整部小说笼罩着一种无奈的命运感 。这种“人性美”是生存还是死亡,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 。当我注意到作品中“白塔”这一意象时,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