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郎究竟是怎么惨死的?( 二 )


宋代杨七郎有其人?死因真是万箭穿心?

杨七郎究竟是怎么惨死的?

文章插图
确有其人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 。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小说中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 。历史上并没有奸臣潘洪或潘仁美这一人物,其原型是潘美 。杨家浴血奋战,潘美应该负一定责任 。
扩展资料真实的杨家将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 。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 。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 。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 。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
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是什么样的?
杨七郎究竟是怎么惨死的?

文章插图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那么厉害,好多战绩都是艺术上夸大 。真实存在也不过有限的几个人,什么“七郎八虎闯连营”,“血溅金沙滩”等等,不过是评书艺人夸张的编造,不过历史上确实有杨继业、杨六郎、杨文广、佘太君这几个人物 。
当然也没有“寡妇征西”这一说了,大宋再不济,也不能让女人上战场吧?杨七郎也是虚构的人物,杨继业的儿子除了杨六郎有点名气外,其他人都默默无闻 。杨七郎这个人物确有原型,他就是北宋名将杨嗣 。杨嗣是瀛洲人(河北河间人) 。他之所以是杨七郎的原型,是因为他曾和杨六郎并肩战斗过,不过,现实中的杨七郎比杨六郎还大24岁 。
杨嗣和评书中的杨七郎的名字只差一个字,评书里的杨七郎叫杨延嗣,后来由于评书艺人的功劳,人们只知道杨七郎杨延嗣,慢慢不知道了北宋名将杨嗣了 。正如题主所言,杨嗣为什么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了?还不是大众化的评书艺人塑造的杨七郎的艺术形象太丰满了,真实的杨嗣却让人知之甚少 。下面荷叶君就简述一下杨嗣的事迹 。
杨嗣出生于乱世五代十国的后唐,他是瀛洲人(河北河间人)和杨家将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杨家祖籍山西太原)他的哥哥叫杨信(北宋名将,历史资料有点混乱,杨信乃杨继业之父,也可能是同名同姓吧)按照资料来看,杨嗣至少和杨继业一代人 。由此杨嗣是杨六郎的长辈 。历史就是这样阴错阳差,杨嗣确实和杨六郎共同出生入死抵御辽国进攻 。
咸平三年(1000年)冬,辽军大举南下,接连攻克北宋边境数城,朝廷震动,百官惶惶不可终日,局势对北宋来说变得异常严峻 。然而,杨六郎和杨嗣请缨出战,太宗准奏,二人采用调虎离山之计,杨嗣带部分士兵佯装进攻辽国的主力部队,杨六郎从侧翼出其不意攻击辽军,辽军被打的措手不及,溃不成军,纷纷败逃,这次是“二杨”初次合作打败辽军,从此二人多次联手和辽军作战 。宋太宗死后,真宗继位,拜杨嗣为镇、定、高阳关三路后镇总部署 。
杨延昭则改任宁边军部署 。二人虽各守一方,但也多有配合作战,打了不少胜仗 。《宋史》记载:嗣与延昭久居北边,俱以善战闻,时谓之“二杨” 。景德元年(1004年),杨嗣更是以七十九岁高龄出任天雄军副都部署,后以左龙武大将军退休 。
以上就是杨七郎原型杨嗣的简略情况,真实历史远没有评书杨七郎的战绩精彩,这也是杨嗣被历史遗忘的原因,这就好比电影明星远比科学家知名度大,人们无人不知范冰冰,但说起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估计知道的不多吧?这就是娱乐大众传播的更广的原因 。这就是本题的答案 。为了对比,接下来看看评书杨七郎的形象如何?评书中杨七郎是杨继业的第七子,这小子生下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由于在家屡屡惹祸,于是杨继业打仗就把他带在身边,杨七郎因此学了父亲许多的兵书战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