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文章插图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
并获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120年前,那些人物、事件在荧幕上浮现时,尽管我不喜欢辫子装,也不愿去复习那场惨败,内心不由得严肃、沉重 。这部片子导演让我想起老年的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冯小宁真的老了,满篇是老人的固执、唠叨——让人辛酸 。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 。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 。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 。
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 。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 。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从钓鱼岛到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他们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但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 IN 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 。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现在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但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 。我们可以伤痛,但那不是重点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 。看完这卷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 。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清晨, 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不过日本的军舰 。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 。
看到这里,我非常生气,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 。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一定要打掉倭寇 。”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起,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战》 。回到家,眼泪就不争气的从我的脸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邓世昌的人,他很爱国,也很好学 。从广东到北京的一个叫“船政学堂”的校园来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入学考试 。全校师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致决定去英国留学,而邓世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因为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
十几年后,邓世昌到英国的军校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刘步檐,而再去英国军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刘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两人相见,互相都觉得曾经好像见过一样 。一问,两人正好同路 。当小妹去拦车时,英国人嘲笑邓世昌,说邓世昌是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而邓世昌却冷静的对这位英国人说:“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那么你们英国人更不应该得到尊重,难道不是吗?”邓世昌的话激怒了这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就想拿刀来刺邓世昌,而邓世昌不仅灵巧的躲过了英国人的暗器,还拿着刀对英国人说:“如果有下次,你认为我会放过你吗?”就这样,小妹和邓世昌去英国军校找到了已经毕业的刘步檐,凑足了兵力,开始了海上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