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三 )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会遇到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从而引出课题 。
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什么加减法,在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并鼓励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
二.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创设购物情境,出示了三种商品及价格,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师选择其中一个出示,(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尝试进行计算 。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对于算理和算法不在此处理,仅仅通过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让学生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
我把处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帮老师算算买一盒水彩笔和一本书要多少钱?(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2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整数减两位小数)”这两个问题中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集体交流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以前算加减法题的时候都是把末位对齐,现在怎么不把末位对齐了?
2.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3.算小数加减法时怎样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4.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把相同数位对齐时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结合具体的数字说说自己的理解 。
6.20没有小数点,你是怎么计算的?根据什么?通过这样几个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自以为在课前充分的研读了教材,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课前预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
1.在处理为什么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时,没有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学生不能结合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或小数的意义说出自己的理解 。

2.对整节课时间的调控不好,前面的环节松散,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处理 。对于本课,还有一点困惑:在创设情境时,我以价格呈现,但我知道用一位小数表示的价格不规范 。利用这种不规范的价格呈现会不会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能将小数加减法中各种不同的情况呈现?《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从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自然过渡并不存在难度,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在课堂开始创设购物等情境,从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同时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终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计算环节,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 。
它跟整数的加减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为“列竖式要对齐小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怎么写?

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文章插图
【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写法如下: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

4.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