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二 )


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 。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 。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 。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 。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
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
4.?
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 。
幼儿园大班10以内的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文章插图
十以内的加减还可以理解,有的幼儿园还要做五十 以内的连加连减呢,那才叫拨苗助长,现在全国要求不能设学前班,但还是有幼儿园设了学前班,学前班的幼儿跟小学一样的上课,孩子们根本不进去,我觉得反而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极危险 。孩子放学回家带回来的作业如果不会做,我就引导他去作,甚至如果太多时,我就自己帮他做了,哈哈 。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本以为这是一堂十分容易讲解的课程,孩子们应该能按照我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利用整数的计算方法来推出小数加减的计算 。
我就十分好奇问她为什么这么想,她说整数和整数相加,小数和小数相加“0+0=0,8+6=14,所以是0.1
4.?”听上去很有道理 。我急于解释马上用竖式陈列出来,并讲解数位对齐 。立即强调小数加减要注意:整数与整数部分对齐,小数点与小数点,小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对齐 。
所以0.8+0.6=1.4当我把这个答案公布并板书出来时,谭思恬的小手高高举起,我知道她有想表达的地方于是叫她站起来说说 。她立即表达说0.8+0.6不应该等于1.4,应该等于0.1
4.?原因小数部分加起来满十应该写在小数部分,我被孩子的这种推理折服了,由于没有预设这样的疑问,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
我半开玩笑地说:“平时都是我考你们,今天刘老师还被你们考住了,来我们一起来解答一下 。”于是我用整数加法拿来讲解告诉他们数位对齐满十都是向前一位进一,我们不会写在后面吧 。她好像似懂非懂地做下去了 。
课后我回顾课堂上自己的回复,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说服孩子,也未让孩子理解小数部分相加为什么不能写在小数部分,而满十后要写在整数 。可见自己在备课时还未将教材吃透,不要认为简单的内容只要讲解,学生们吸收就行 。他们的好奇心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同时愿意去探索分析我很欣慰 。
我需好好保护他们这样的好奇心和兴趣,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系统的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比较牢固 。在三年级也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但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 。
同时在本册第四单元较系统的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因此,学生对学习小数加减法有较好的基础 。如何运用知识迁移,让孩子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在反复研读教材后,大胆摒弃了教材原有的主题图及例题,创设了购物这一情境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考虑课本提供的素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的跳水成绩,对学生来说,时间已经久远,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学生对于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远没有对购物中的情境熟悉 。
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是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果选用课本中的情境,无法将着这种情况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教学时我选用了商品的价格作为本课教学的素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在教学时我突出了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