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意思的是 。他频繁地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 。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 。
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 。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 。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 。
《曾国藩日记》,岳麓书社,20152鲁迅日记《鲁迅日记》极为有趣,每天一记,天气、人物、吃穿用行,毫无遗漏 。相当好的一部民国生活史 。书账最是清晰,买的、换的、旁人代购、所花银元,分毫不错 。年终更有一本专门的书账统计全年书款,并除以十二月,算出月均消费数 。
购书支出之大另人羞愧,涉及书目更令爱书人挠腮 。1929年的日记,常有鲁迅与许广平租车去大观园之类影楼看电影的记录,回来之前还要到冰店吃一次“刨冰”,生活相当“中产” 。许广平怀孕,鲁迅买给她的书竟是《闺范》 。小资情调些的也有,比如一盆文竹 。
曾国藩写日记的方法
文章插图
按照唐浩明的分类,曾国藩日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等内容,颇为庞杂,其中修身、悟道、家事我等普通人感触较多,其他的内容不同受众和背景喜爱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早期的曾国藩日记流传下来的很少,较早的为道光十九年,那时曾公的日记还较为简单,有时一篇日记正文才区区十个字,可能这和曾公那时没什么公务有关,举例:“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二日,天阴,请客四席 。
”此时日记的主要内容为每天什么时间、到过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而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个年代曾国藩已有了极强的时间感,基本每篇日记中都使用了很多带有时间性质的词语,我挑选了一些日记,如下图:时间转至道光二十年,曾公的日记详实了一些,不知是其本身做的事情多了 。这个时期的日记除了记载每日天气、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还加上了每日动笔写了什么东西、读了什么书 。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开始有意的记载自己的精力状况和休息状况,例如:“道光二十年六月十八日,早起,写字 。辰后看《乐府解题》 。
倦甚,复酣睡.......”我挑了一些日记如下:到了道光二十二年十月,曾国藩日记的内容变得更为详实,其日记的写作方式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主要内容为读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吃饭、去过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与人交谈的内容、写过什么东西,此时期还加入了对事、物、见闻的看法和评价,自省的内容大概也是从这个时间出现在日记当中 。到这个时间为止,我认为曾国藩的日记形式基本上已经定型,未来的日记基本都由上述结构构成,不过随着其官职和环境的不断变换,涉及到的具体事物有所不同而已 。
《曾国藩日记系列品读》:第三章一桥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
文章插图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老曾终于踏上进京入仕的路途,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廿八才抵达京城,前后历时八十八天 。从十一月到正月都是冬季,那个时候冬天比现在还寒冷的多,可以想象老曾这一路还是比较受罪的 。
只有通过散馆考试的才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务,没有通过考试的则被发往各部或分派到地方 。这几段日记详细记录了老曾参加散馆考试的具体情况 。四月十七日散馆开考,题目是《正大光明殿赋》,以“执两用中怀永图”为韵;诗题《赋得“人情以为田”》得“耕”字,简单来说就是考了一篇命题作文(作赋)和命题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主要用来描绘客观事物,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
赋必须押韵,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赋写的好坏,能够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连贯水平 。考试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老曾被取为二等第十九名,这个成绩只能算是中下等水平 。
幸运的是,这次参加考试的46个人,两人改到六部任职,三人改到地方任知县(这三人显然就是三等的那三人,成绩太差只能选到地方任职) 。经过散馆考试后终于留在翰林院成为了一名庶吉士,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的老曾每日沉浸于广泛交友和到处游玩,因此日记有连续四十多天的断档期 。这段时间没有任何记录,老曾也在稍后的日记中做了补充说明和自我反省 。
- 《吸血鬼日记》原著小说叫什么?共有多少部?
- 美文美句摘抄_经典的句子
- 做家务的日记
- 关于狂人日记赏析
- 一年级日记
- 适合摘抄的小短文
- 开学日记
- 数学日记应该怎么写
- 描写动物的优美段落摘抄
- 六年级日记100字左右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