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
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 。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
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
二.说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
(二)新课环节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 。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 。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
- 小学一年级期中语文的试卷分析
- 日本遭遇数十年来最具破坏力台风,超30万户停电
-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体育教案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设计
- 《幼儿园数学》优秀教案
-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 小学童话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