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四 )


因不用筷子 , 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 , 吃手扒肉 , 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当你踏上草原 , 走进蒙古包后 , 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 , 托在长长的哈达上 , 唱起动人的敬酒歌 , 款待远方的贵客 , 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
[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
“包” , 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 , 有大有小 , 大者 , 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 , 也能容10几个人 。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 , 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 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 , 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 , 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 , 然后搭上毛毡 , 用毛绳系牢 , 便大功告成 。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 , 人们进行包内装饰 。
铺上厚厚的地毡 , 摆上家具 , 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 。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 , 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 , 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 , 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 , 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 , 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 。
而且室内空气流通 , 采光条件好 , 冬暖夏凉 , 不怕风吹雨打 , 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
[服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 , 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 , 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 , 上衣高领 , 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 , 第一件为贴身衣 , 袖长至腕 , 第二件外衣 , 袖长至肘 , 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 , 钉有直排闪光钮扣 , 格外醒目 。

[民族禁忌]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 , 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 , 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 , 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 , 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 , 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 , 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
蒙古民俗民风(简短)介绍

蒙古族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文章插图
蒙古民俗民风: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 , 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 , 宾客应微向前躬身 , 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 , 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 , 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 , 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 , 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 , 宾客若不想要茶 , 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 , 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 , 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 , 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 , 在旅途 , 或在其他一切场合 , 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 , 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 , 牧民们招待客人 , 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 , 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