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课文笔记?
文章插图
好的故事课文笔记如下:
1.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
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鲁迅先生心中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已没有了“一丝碎影”,只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3.作品赏析作者梦中的江南水乡美得像一幅生气勃勃,妙趣横生的画,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所要揭露和评击的对象----旧中国的封建军阀统治 。同时期盼着昏沉的“夜”尽快过去,太阳能早点出来 。
4.文章结构本文结构严谨,上下文的照应都有独到之处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含蓄的点出了象征封建军阀统治的“昏沉的夜” 。在全文结束时,作者又把那可诅咒的“昏暗的夜”作为收尾 。
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余味深长,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所要揭露和评击的对象----“昏沉的夜” 。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创作时间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 。
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周,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 。”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
作家张春分享:怎样写出一个好故事(微课笔记)
文章插图
2018年1月6日晚,作家张春应好报作家课堂之约讲一讲她所理解的写作 。阅读是线性的 ,这是作家张春自己琢磨的知识 。
举个例子说一下什么不是线性的活动 。比如说电影艺术中弹幕视频的网站,张春曾经请教过B站老板弹幕的本质是什么?弹幕就是观众用一种特有的形式挖掘出一帧画面里所有的看点 。文学艺术,按照上面的顺序看下去 。跟写作有什么关系?我们写作时,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所工作的空间在一条线上,像乐曲一样 。
所以他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你的论点需要在哪里展开?你是需要徐徐渐进,逐步深入?还是要从悬念开始,把最震憾的事情放在最后呢? 这是在叙事的节奏上 。那么仅仅从他的读音出发 。韵律也是天生会传达感情的信息的 。
给大家看一首诗 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很熟悉那种古老的语言了,但是只要读到这首诗就会很激动,很兴奋 。这种千古名篇是能够说明韵律感的最好的事例 。李白的代表作 。
全唐诗里面收录了整个唐朝所有诗人诗歌 。不是千古名篇就真的是比较一般 。在唐朝写诗跟我们现在发朋友圈差不多,用来表情达意 。
这类被千古传颂的作品,还没有理解他,只要去读,就会被感染了 。过去的孩子学习都是要先去读书,书声朗朗的教学方式很有道理 。在真正下笔写之前训练小朋友的语感,读起来很美,听起来很美,那文章一定不会太差 。张春说道,她的哥哥是播音员,曾经播出过她的散文 。
她的疑惑是为什么选了这些文章,又做了如何的改动?然后隐约地对小说和散文中的韵律产生了兴趣 。四声歌是要训练自己的声音或者朗诵的人的工具 。双唇班报必百波,抵舌当地斗点丁 。这些话其实 没有意义,是凑出来的音节 。
可以试着念一下 。最有趣的是”合口呼舞枯湖古,开口河坡歌安争 。嘴撮虚学寻徐剧,齐齿衣优摇夜英 。虽然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听起来就很美 。
这个技巧要用在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时候,读出声 。哪里不太顺,哪里太长了 。只要读着不爽,就代表这里不够美,就在这里进行修改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读千古名篇,训练自己的语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美的 。王小波的散文《我的小说师承》是黄金时代的序言 。里面提到过查良铮和王道乾这两位翻译家是他的老师 。
- 炸好的猪皮怎样做菜
- 狗粮有什么营养成分 一份好的狗粮该有这些营养
- 适合青春期少女的口碑好的内衣有哪些?
- 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
- 广州哪里有好的裁缝店可以订做西装
- 切好的菠萝可以在冰箱里放几天
- 为什么腌腊肉要把食盐炒热
- 天鹅湖的原版故事
-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 学汽车维修比较好的学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