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先是选了蒋钦 。此人和吕蒙一样,曾在孙权的教诲下发奋读书,和吕蒙的战略思想也基本一致,濡须坞本是吕蒙的提议,所以孙权将此重担交给了蒋钦 。当时徐盛认为能力超过蒋钦,对其位居己上不服,而且二人曾有过节,徐盛因此忧心忡忡,害怕蒋钦记仇,但蒋钦器量很大,常在孙权面前称赞徐盛的才能: 孙权也听蒋钦之言,对徐盛另眼相看,于是有了前文的“ 魏王出濡须,孙权每选出战者,盛常在前 。” 而蒋钦的宽仁大度也使徐盛深感惭愧,二人如周瑜、程普故事,戏剧性地化敌为友 。
两年之后,孙权又任命曾经奋勇保护自己的周泰接任了濡须督的职位 。论军事指挥能力,徐盛、朱然都在周泰之上,所以徐盛和朱然再次表示不满,直到孙权让周泰当众脱衣验伤,看到周幼平遍体疮痍,众将才心悦诚服 。蒋钦和周泰投奔东吴较早 。作为年轻人,徐盛对二人由不服到敬佩,立志要学蒋钦的风度和周泰的忠勇 。
徐盛虽未如愿担任濡须督,却成为了孙权北伐时不可或缺的猛将 。————4、是否可为万人督?到底徐盛战绩如何?为什么不被罗肇前看重? 《三国志》中徐盛的履历较为简略,主要就是以下七条: 打败黄射,前面已经说过,徐盛依靠战法以少胜多 。讨伐山贼,这是吴国将领的必修课,并不稀奇 。
此为夺人眼球的一次作战,完全可以验证蒋钦对其 “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 的评价 。不是非要像董袭那样死于国事才可以列传,此战徐盛能够 “不死” 反显其优胜之处 。合肥之战是非常惨烈的一仗,陈武随董袭之后战死沙场,徐盛也因战负伤 。
在陆逊麾下打败刘备,没有太多亮点 。这是罗肇前所说的“(徐盛)在吕范督率下指挥一师将士”的一战,在己方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徐盛能够死力坚守,防止敌军突入,“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其实是徐盛的又一经典战例 。最后一次智退曹丕,是徐盛的巅峰之战,用的是“假楼退敌”之计 。这个“薄落”就是“藩篱”,辞海中的解释是“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围栅” 。
在围栅外面设置假楼,再加上浮船为饵,“弥漫数百里”,将来势汹汹的魏主曹丕吓退,让人不禁想起赤壁之战的公瑾、孔明 。而且当时诸将以为无益,纷纷劝谏,徐盛坚持己见,力排众议,最终以智退敌,大获全胜,这又很像夷陵之战的陆逊 。这些都是经验积累的成果,徐盛耳濡目染周瑜、吕蒙、陆逊等统帅行军指挥这么多年,大有长益,在关键时刻活学活用,无愧于蒋钦所称的“万人督” 。
万人督不单单是指可以统领万人的意思,还有可以率领这万人行军作战、进可攻、退可守的克敌制胜之道 。从能力上来看,徐盛其实强于同一批的潘璋、丁奉 。注:按照投奔东吴的时间和派别,我把江东十二虎大致分为四个批次: 1孙坚时代的程普、黄盖、韩当; 2孙策时代的蒋钦、周泰、陈武; 3孙权前期的 董袭、甘宁、凌统 ; 4孙权后期的 徐盛、潘璋、丁奉。在《演义》中,作者更是丰富了此战的情节,将224年9月的广陵之战(徐盛指挥)和225年10月的广陵之战(孙韶指挥)融合成一场大战,人物刻画极其出色(徐盛、孙韶),战争和智斗场面也写得惟妙惟肖,最后还加上了“丁奉射死张辽,曹丕险些被擒” 的艺术想象,算是报了孙权的逍遥津之仇 。
这一章的激烈程度甚于之后的石亭之战,我年少时初读此段,还以为徐盛是继周、鲁、吕、陆之后的第五任大都督! ————5、江东将相如此!这句话出自魏使邢贞的口中 。罗肇前认为徐盛之所以可以位列“江东十二虎”,主要就是依靠这一番义胆忠言 。从徐盛对蒋钦、周泰由不服到敬佩可以看出,徐盛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旁人不满时,怒形于色,性格大开大合 。
和周瑜程普、甘宁凌统相比,蒋钦徐盛也算得上一对欢喜冤家 。在孙权向魏称降的事件中,“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面对? 。
- oppok7安兔兔跑分多少
- 洗衣机放什么地方最好
- 女人吃三七粉需注意些啥
- 吃三七粉真的可以养生吗
- 冰箱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 臭氧消毒柜怎么保护
- 微信截图可以作为法律上的证据么
- 怎么辨别狗狗感冒 狗狗感冒怎么区分作为主人还看不明白吗
- 萨摩耳朵毛黄怎么办 萨摩耶毛黄你作为主人可以接受吗?
- 泰迪怕什么 泰迪害怕这些作为主人你发现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