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李太后在真实历史上真的私情吗?

张居正和李太后在真实历史上真的私情吗?

张居正和李太后在真实历史上真的私情吗?

文章插图
野史一直传言李太后和万历首辅张居正有一腿,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作为万历的生母,虽然地位尊崇,但隆庆皇帝驾崩的时候她还不到30岁,可谓风韵犹存 。而且张居正的成功上位确实得到了李太后的大力支持,不光如此,关于张居正和李太后的“私情”,还有一段记载: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
这是一幅很工整的对联,可表达的意思就没那么文雅了,讲的是艾自修在被张居正嘲笑自己位居榜末后,反击张居正与李太后私情的讽刺 。但是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艾自修恼羞成怒的表现,要说张居正“卧龙床”恐怕不靠谱,但是李太后确实和张居正关系很不一般,这就得从李太后的政治手腕说起了 。迅速出手,扳倒首辅高拱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死在了女人的怀中,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是为万历皇帝 。六月初十,这一天是太子登基继位的日子 。
内阁首辅高拱率领着百官在会极门等候着小太子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高拱在心里就不乐意了,他本来就很轻视这个小太子,甚至有“幼子岂能治国”的见解,就在他准备去“教育”太子不要迟到的时候,司礼监太监冯宝带来了一道圣旨,并当众宣读: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 。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 。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
这一下高拱傻眼了,想自己是隆庆大行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内阁首辅,隆庆皇帝的钦命托孤大臣 。没想到的是,小太子还没正式登基,自己就要回家养老了 。要说这是小太子的谋略,傻子都不相信,虽然明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但大臣们都明白,这是李贵妃的意思 。
其实高拱被罢免也不冤,是他自己太轻视对手了 。领托孤重任后,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辅佐幼主治理国家,而是想拿到司礼监批红的权限 。自古主少国疑,他认为年幼的太子和李贵妃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有点得意忘形了 。
【张居正和李太后在真实历史上真的私情吗?】决定趁机扳倒司礼监的冯宝,然后将批红的权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知道,明中期以后,内阁与司礼监是相互制衡的关系,高拱已经是内阁首辅,如果再拿到司礼监的大权,那朱家的江山就成空壳了,高拱自然成无冕之王了 。而太子的生母李贵妃虽然年轻,但她可不是毫无政治经验的人,她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她迅速联合了冯宝,力挺张居正代替高拱,解除了这一危机 。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圣旨,高拱被赶回家养老去了 。为保万历,极力拉拢张居正高拱去后,张居正成了首辅 。但是问题又来了,谁敢保证他不是下一个高拱呢?更何况冯宝本身就是和张居正穿一条裤子,要说批红的权限不在内阁手上,可是司礼监掌印冯宝此时和内阁在同一个阵营里,完全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 。这个时候李太后就需要拉拢张居正了,为了让张居正不生二心,她授意小皇帝极力捧高张居正 。
比如在万历元年的十月,张居正在给万历授课时,万历小皇帝说道:“贤臣是国家的珍宝,而先生正是朕最大的珍宝”!这让张居正好一阵感动,新皇虽然年幼,但对自己如此褒奖,自己若不尽心竭力辅佐怎么对得起如此恩荣 。要说小皇帝的褒扬颇具意味,这明显不像一个十岁孩子的心计,背后指点的高人自然是李太后无疑 。这有点像三国刘备对诸葛丞相的托孤遗言:“幼子若可辅,则辅之,若不成器,先生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李太后的这招比较高,一下子把张居正捧到天上去了 。
不光如此,李太后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皇帝年幼,在他亲政之前,一切都要听先生(张居正)的教诲 。这等于是承认张居正的代行皇帝之权,只是没有名分罢了 。有此殊荣,张居正有什么理由学高拱呢?借势抬高自己,对皇帝的教育尤为严苛李太后虽然是万历的生母,但她却不是隆庆皇帝的皇后,她只是贵妃,那她的这个太后称号是如何来的呢?这就要要说说她与张居正的“亲密”关系了 。
万历登基后,按祖制应该尊奉嫡母陈氏为太后,作为生母的李贵妃按礼制是要低一等的 。但因为她和张居正是“同盟”关系,所以授意冯宝暗中操作,让内阁张居正交付廷议,两宫并制给自己拔高了身份 。到这里,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确实很“亲密”,但是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政治关系,从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教育就可以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