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哑孝子》( 四 )


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
哑孝子文言文翻译注释 哑孝子介绍

文言文《哑孝子》

文章插图
1、原文: 哑孝子,无姓氏,或曰云南昆明人 。家有母,老矣,行乞以养 。
得食必奉母,母食然后食 。
母或怒,嬉戏拜且舞,必母乐乃已 。得钱密投诸井,母卒,乡人有欲醵钱以助敛者,与如井,数数指水中,乡人为出钱,营殓且葬 。事毕,远游不知所终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 。
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 。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 。
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 。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 。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 。
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 。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 。信然,乃大骇服 。
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 。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 。”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
2、译文注释: 哑孝子这个人,没有姓名,有人说他是云南昆明人 。他家里有一位老母亲,年纪很大了,哑巴行乞来供养母亲 。讨来的食物一定先给他的母亲吃,母亲吃剩下的他再吃 。老母亲在生气的时候,哑巴象小孩子那样嬉戏又作揖又跳舞,一定要让母高兴起来才停止 。
要饭得来的钱偷偷投在一口井中,母亲去世时,乡里有人想要捐出钱财来支助哑巴安葬母亲,同哑巴到这口井边,哑巴阿阿地指着井下,同乡人也为哑巴捐出些钱,帮助装殓安葬了母亲,办完后世,哑巴外出远游不知到哪里去了 。(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 。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 。(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 。
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 。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 。
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 。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 。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 。
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 。(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 。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 。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 。
(哑孝子)拿着瓜离开 。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 。果然是这样 。
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 。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 。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 。
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 。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 。”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 。
”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
走进文言文哑孝子
文言文《哑孝子》

文章插图
哑孝子原文: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 。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夫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