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文章插图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 。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
2、《吴子兵法》《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 。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 。
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 。
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3、《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 。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 。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还有一种说法是:《龙韬》、《虎韬》、《凤韬》、《狼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 。皆宗太公为本谋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
4、《司马法》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 。
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 。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 。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 。
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 。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 。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5、《三略》《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作者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 。最早提及此书的是司马迁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 。
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 。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6、《尉缭子》《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