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三 )


阿米巴病是什么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阿米巴病 疾病简介概述阿米巴痢疾,又称肠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 。本病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
我国多见于北方 。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大多为散发,病因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包囊携带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通过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食物等消化道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用品苍蝇、蟑螂等间接经口传播 。人群普通易感,感染后不产生免疫力,故易再感染 。症状潜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数月),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 。
(一)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此型临床常不出现症状,多个粪检时发现阿米巴包囊 。(二)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三)轻型:见于体质较强者,症状轻微 。(四)暴发型:极少见 。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五)慢性型:常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所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2月以上或数年不愈 。常因受凉、劳累、饮食不慎等而发作 。检查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腹泻次数少,暗红色呈酱样粪便等 。
2.粪便检查:显微镜下检出溶组织阿米巴为确诊重要依据 。3.乙状结肠镜检查 。4.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肠道狭窄、阿米巴瘤有一定价值 。
5.血清学检查:可用阿米巴纯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当体内有侵袭性病变时方形成抗体,包囊携带者抗体检测为阴性 。常用间接血凝、ELISA、间接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等 。治疗(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3次查不到滋养体和包囊,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或输血 。(二)病原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 。
2.甲硝磺酰咪唑 。3.氯散糖酸酯(氯胺苯酯) 。4.抗生素 。5.中药:鸦胆子(苦参子)仁、白头翁、大蒜等均可使用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病原诊断方法有哪些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1)生理盐水涂片法:对肠阿米巴病而言,粪检仍为最有效的手段 。这种方法可以检出活动的滋养体 。
一般在稀便或带有脓血的便中滋养体多见,滋养体内可见被摄入的红细胞 。
但由于虫体在受到尿液、水等作用后会迅速死亡,故应注意快速检测、保持25~30℃以上的温度和防止尿液等污染,但要注意某些抗菌素、致泻药或收敛药、灌肠液等均可影响虫体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影响检出率 。对脓肿穿刺液等亦可行涂片检查,但应注意虫体多在脓肿壁上,故穿刺和检查时应予注意 。另外,镜下滋养体需与宿主组织细胞鉴别,鉴别要点为: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大于宿主细胞;②胞核与胞质大小比例小于宿主细胞;③滋养体为泡状核,核仁居中,核周染色质粒清晰;④滋养体胞质中可含红细胞和组织碎片 。(2)碘液涂片法:对慢性腹泻患者以检查包囊为主,可作碘液染色,以显示包囊的胞核,同时进行鉴别诊断 。
用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可以提高检出率40%~50% 。另外,对于一些慢性患者,粪检应持续1周~3周,多次检查,以防漏诊 。(3)铁苏木染色法:染色后虫体结构清晰,标本可长期保存,用于鉴别诊断 。
(4)体外培养:培养法在诊断和保存虫种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比涂片法敏感 。培养物常为粪便或脓肿抽出物 。用Robinson氏培养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例检出率比较高 。
在粪便检查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必须与其他肠道原虫相区别,尤其是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和哈门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i) 。目前有许多方法可用于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迪斯帕内阿米巴,如同工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5)活组织检查:用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结肠粘膜溃疡,并作活检或拭物涂片 。
注意从溃疡边缘取材 。但爆发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慎用内镜检查 。脓腔穿刺应取材于壁部,并注意脓液性状特征 。(6)核酸诊断:这是近十年来发展较快而且十分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