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湿膜制备器和线棒涂布器有什么区别?( 五 )


4,防止氧化,不要直接接触铜箔表面,如果要氧化现象要用纤维刷刷掉氧化层 。
5,加热滚轮上不应该有伤痕,以防止产生皱折和附着性不良 。
6,贴膜后留置15min-3天,然后再去露光,时间太短会使干膜受UV光照射,发生的有机聚合反应未完全,太长则不容易被水解,发生残留导致镀层不良 。
7,经常用无尘纸擦去加热滚轮上的杂质和溢胶 。
8,要保证贴膜的良好附着性 。
品质确认:
1,附着性:贴膜后以日立测试底片做测试,经曝光显影后线路不可弯曲变形或断等(以放大镜检测)
2,平整性:须平整,不可有皱折,气泡 。
3,清洁性:每张不得有超过5点之杂质 。
曝光:
1.原理:使线路通过干膜的作用转移到板子上 。
2.作业要点:
作业时要保持底片和板子的清洁;底片与板子应对准,正确;不可有气泡,杂质;放片时要注意将孔露出 。
双面板作业时应垫黑纸以防止曝光 。
品质确认:
1.准确性:
a.定位孔偏移+0.1/-0.1以内
b.焊接点之锡环不可小于0.1mm(不可孔破为原则)
c.贯通孔之锡环不可小于0.1mm(不可孔破为原则)
2.线路品质:
不可有底片因素之固定断线,针孔或短路现象
底片的规格,露光机的曝光能量,底片与干膜的紧贴度都会影响线路的精密度 。
*进行抽真空目的:提高底片与干膜接触的紧密度减少散光现象 。
*曝光能量的高低对品质也有影响:
1,能量低,曝光不足,显像后阻剂太软,色泽灰暗,蚀刻时阻剂破坏或浮起,造成线路的断路 。
2.能量高,则会造成曝光过度,则线路会缩细或曝光区易洗掉 。
显像:
原理:
显像即是将已经暴过光的带干膜的板材,经过显影液(7.9g/L的碳酸钠溶液)的处理,将未受UV光照射的干膜洗去而保留受到UV光照射发生聚合反应的干膜使线路基本成型 。
影响显像作业品质的因素:
1﹑显影液的组成.
2﹑显影温度 。
3﹑显影压力 。
4﹑显影液分布的均匀性 。
5﹑机台转动的速度 。
制程参数管控:药液溶度,显影温度,显影速度,喷压 。
显像作业品质控制要点:
1﹑出料口扳子上不应有水滴,应吹干净 。
2﹑不可以有未撕的干膜保护膜 。
3﹑显像应该完整,线路不可锯齿状,弯曲,变细等状况 。
4﹑显像后裸铜面用刀轻刮不可有干膜脱落,否则会影响时刻作业品质 。
5﹑干膜线宽与底片线宽控制在+/-0.05mm以内的误差 。
6﹑线路复杂的一面朝下放置,以避免膜渣残留,减少水池效应引起的显影不均 。
7﹑根据碳酸钠的溶度,干膜负荷和使用时间来及时更新影液,保证最佳的显影效果 。
8﹑控制好显影液,清水之液位 。
9﹑吹干风力应保持向里侧5-6度 。
10﹑应定期清洗槽内和喷管,喷头中之水垢,防止杂质污染板材和造成显影液分布不均匀性 。
11﹑防止操作中产生卡板,卡板时应停转动装置,应立即停止放板,并拿出板材送至显影台中间,如未完全显影,因进行二次显影 。
12﹑显影吹干后之板子应有吸水纸隔开,防止干膜粘连而影响到时刻品质 。
品质确认:
完整性:显像后裸铜面以刀片轻刮不可有干膜残留 。
适当性:线路边缘,不可呈锯齿状或线路明显变细,翘起之现象,显像后,干膜线宽与底片线宽需在+0.05/-0.05m内 。
表面品质:需吹干,不可有水滴残留 。
蚀刻剥膜:
原理:蚀刻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45+5)蚀刻药液经过喷头均匀喷淋到铜箔的表面,与没有蚀刻阻剂保护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将不需要的铜反应掉,露出基材再经过剥膜处理后使线路成形 。
蚀刻药液的主要成分:氯化铜,双氧水,盐酸,软水(溶度有严格要求)
品质要求及控制要点:
1﹑不能有残铜,特别是双面板应该注意 。
2﹑不能有残胶存在,否则会造成露铜或镀层附着性不良 。
3﹑蚀刻速度应适当,不允收出现蚀刻过度而引起的线路变细,对蚀刻线宽和总pitch应作为本站管控的重点 。
4﹑线路焊点上之干膜不得被冲刷分离或断裂 。
5﹑蚀刻剥膜后之板材不允许有油污,杂质,铜皮翘起等不良品质 。
6﹑放板应注意避免卡板,防止氧化 。
7﹑应保证蚀刻药液分布的均匀,以避免造成正反面或同一面的不同部分蚀刻不均匀 。
制程管控参数:
蚀刻药水温度:45+/-5℃ 双氧水的溶度﹕1.95~2.05mol/L
剥膜药液温度﹕ 55+/-5℃ 蚀刻机安全使用温度≦55℃
烘干温度﹕75+/-5℃ 前后板间距﹕5~10cm
氯化铜溶液比重﹕1.2~1.3g/cm3 放板角度﹑导板﹑上下喷头的开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