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二 )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 。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 。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 。
”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 。
”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
”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 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 条 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平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 。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 。
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 。”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 。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有哪些美食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龙抬头是一个传统节日,而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以及习俗等等,那么龙抬头的传统食物是什么呢?有哪些美食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龙抬头的传统食物1、葱饼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 。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撒子,谓之“啃龙骨” 。
2、饺子、驴打滚(财源滚滚)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而在老 北京 的习俗中,人们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上豆沙馅儿,外形圆润,同样有“财源滚滚”的含义 。
3、炒豆子在西北、 甘肃 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人们买大黄梨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 庙会 又称“黄梨会” 。4、撑腰糕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5、面条北方人喜欢在这天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 。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得名 。
“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6、面旗子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习俗 。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而成 。
7、炒面在 安徽 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了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龙抬头吃什么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龙抬头要吃猪头肉、面条、水饺、糖豆、煎饼等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有一定讲究,北方百姓这天饮食多以“龙”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