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解仙是什么

尸解仙是什么

尸解仙是什么

文章插图
道教中仙人的一种 。道教中仙人的一种 。
葛洪在魏晋时,提出仙人可学论,认为仙有三等,即天仙、地仙、_解仙 。
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这个过程谓之尸解 。由此而成仙的仙人称为尸解仙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云:“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练蜕也,躯质之遁变也 。”故又喻之为“蝉蜕”,“如蝉留皮换骨,保气固形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 。”但《洞真藏景灵形神经》又云:“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旁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 。
”可知失去骸骨或仅留骨或衣者,皆称尸解 。尸解之说在汉代十分流行 。《仙苑编珠》卷下载:“倩平者,沛人也 。
汉高卫卒也 。得道,至光武时,不老,后托形尸,假百余年却还乡里 。”《抱朴子内篇·论仙》引《汉禁中起居注》称:李少君病死,“久之,(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 。
”葛洪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今少君必尸解者也 。”又称费长房、李意期“皆尸解者也” 。南北朝至隋唐亦流行尸解之说 。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所引《洞真藏景录形神经》《洞章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隐书经》《洞真八素真经》《真迹经》等,即出于南北朝,书中多论尸解术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万振传》称万振“龙朔元年尸解于京师,数日启棺,惟有一剑一杖而已 。
死后成仙谓之尸解仙,为何葛洪却说是从狗洞里爬进仙界?
尸解仙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与天仙、地仙相比,尸解仙是绝对的异类 。前者关注的都是肉体成仙,延长生命 。
但尸解仙不同,它关注的是肉体死亡后,仍有机会复生,即超越死亡 。
因此,尸解成仙的方式最为神异 。采药在《神仙传》中,王远与蔡经都是尸解成仙 。王远,本是朝廷官员,后弃官入山修道 。他修炼三十年后得道,仙去时只留下一堆衣物,而不见尸体,“如蛇蜕耳” 。
王远成仙后,途经蔡经家,见其“骨相当仙”,便将尸解法传授给他,并对他说:“汝生命应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补仙官 。然汝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升,当为尸解耳 。尸解一剧,须臾如从狗窦中过耳 。
”蔡经按他所说,服下仙药 。之后身体发热如烧炭,他疯了一般四处取水往身上泼,只见水汽蒸腾,就像是浇在滚烫的石头上一样 。如此折腾了三天,蔡经精疲力竭,消瘦得不成样子 。
他回到室内躺下,盖好被子,不久后就消失了 。等到家人掀开被子查看,只见到一具干瘪的皮囊,就像蝉蜕一般 。十多年过后,蔡经忽然回到家中 。
当年两鬓斑白的他,如今却是头发乌黑、年轻强壮 。葛洪塑像葛洪把尸解喻为“从狗窦中过耳”,言辞刻薄,可见他是看不上尸解仙的 。这种态度,大概与道教“喜生恶死”的传统有关 。信奉不死成仙长生的道教,本是忌谈死后世界的 。
而葛洪作为当时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无法回避死亡的问题,但又同样抱着“喜生恶死”的观念,这或许才是尸解仙仙品最下等的缘故 。尸解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王充的《论衡》 。这位唯物主义先驱狠狠地批判了尸解的虚妄:“世学道之人,无少君之寿,年未至百,与众俱死,愚夫无知之人,尚谓之尸解而去 。”少君,即汉武帝时的方士李少君,据《史记》记载,李少君病死,武帝以为他“化去不死也” 。
王充的批判以及《史记》的记载,都证明汉代的确有死而复生的观念 。这种观念由何而来?王充在书中给出了解释:“夫蝉之去复育,龟之解甲,蛇之脱皮,鹿之堕角,壳皮之物解壳皮,持骨肉去,可谓尸解矣 。”原来,尸解的灵感源头,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蜕皮现象 。“复育”即蝉的幼虫,它蜕皮后会生出翅膀 。
古人注意到这种神奇现象后,也希望死后能“卸下皮囊”,长出翅膀,获得新生(成仙) 。追求超出皮囊的自由《神仙传》中的尸解仙,只有蔡经是“皮若蝉蜕”,多数是像王远那样留物托形,成就真仙 。这大概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留下一具皮囊,不仅恐怖且有违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