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伴奏 京剧唱段伴奏曲谱大全300首

京剧伴奏(京剧唱段伴奏曲谱大全300首)
节乐之物,古人雅乐用搏拊,今俗乐用击节,魏晋之时,有宋识善者善击节,自以拍板代之,此为拍板之始 。拍板又名红牙,《研北杂志》云:“赵子固,独不仕元,醉歌乐府,执红牙以节曲”,注云:“红牙拍板也”,则是自打板而自唱曲也 。
南方之人,呼拍板曰尺板,所以名为尺板者,盖亦有说,予藏有昆曲场面之旧板,以律尺量之恰长一尺(《大清雍正会典》钦定礼乐祭奠,乐器之尺寸,应以律尺为准,律尺合营造尺八寸一分),呼以尺板,盖在是也 。然今代二簧班打鼓人所用之拍板,皆短小未有长律尺一尺者 。昨见制板工人石姓者云:“板长原定裁衣尺七寸五分,下宽一寸六分,但今之制板者多随意减短,不够尺寸矣 。”彼之言或有所本 。
陈彦衡先生遗板,现藏友人钱君家,以裁尺量之,只七寸四分弱 。名鼓师杭子和之拍板,亦短小而薄,论板之形体,日趋短小,此亦风气使然欤?
名鼓师杭子和
制板之木,以紫檀为上品,名曰檀板 。次为黄杨木,因颜色近于白,戏班中迷信甚深,最忌白虎(左手执板为青龙,为吉,右手执板为白虎,为凶,班中不用此种打板人,黄杨木色,与“白虎”之“白”字相犯,故亦不喜用黄杨板,前说之昆曲场面之旧板长一尺者,即为黄杨板也) 。次老红木,今班中打鼓老所用皆此种板 。苦骧红木不坚响,红木之有鸡丝文者亦不佳,其余杂木皆不中选 。
板之外形,以三块等长等宽之木板为之,中间近胸处开二孔,以绳穿多用丝绵,中间者稍厚,与前面之一块相合,以丝弦紧扎之,手执之块独立,比前面一块稍薄,板声之成,由后面独立之一块,击二块相合之组,三块木板相合之声,乃板声也 。
板声有一定调门,据此中老辈言:须宫音,五音以宫音为主,拍板指挥众乐,故尚宫音,然乐调旋相为宫,此所谓宫,毕竟以何为准?说者语焉不详 。依予敝见,盖黄钟宫也,前不云乎?拍板又名尺板,板应长律尺一尺,律尺一尺,即黄钟之数也,黄钟在乐为主音,黄钟宫为主中之主,宜乎拍板之音尚之,然此据理而言,近代打鼓好手,亦无能知黄钟宫,合于俗乐之音名之何种工尺者,失却标准故也(黄钟宫当姑洗笛小工调之工字) 。
中国乐器
板声之好坏,既失古人所定标准,评论者遂全凭耳听,调门低,有瞠音,有余响,则名之曰佳,调门高,无余响,其声木,则名之曰不良寻一好板,非易事也,贵陈旧之木,贵良工制造,贵名手留传,然千万之中不能得一,木之寿不如金石,名人用久者,十有九破损,若有裂纹、残缺,音必沙,则弃材矣(杭子和之板,手执之一块,其上本有二孔,废而不用,今颠倒用之,不得不多开二孔,一共有四孔,不美观矣 。如人之五官不全,相书上所谓破相者,然杭君仍用之登台,老谭以下,如余叔岩以至杨宝森,皆此板助之,欲寻较佳者,数十年未得故也) 。
杭子和与弟子合影
打板法
击板欲成正音,非久经训练者不为功 。打板有三难:
一、手打板,一手须持鼓楗子(竹棒打鼓者),击单皮鼓,时间与点子不同,用力之处亦不同,打板之腕力为左右,右手打鼓之腕力则为上下,一心能作二用,始可从事;
二、凡场上所演之戏皆须会打,应唱某种板之曲子,全在打板者为之开出板式;
三、尺寸须正确,唱者之快慢度,名曰尺寸,而各种板各种角色之尺寸,大有分别,打板者须全知之,且须打得恰合,即有唱误者,亦必补救之 。
他人好板,可观看而不可试打,拍板之为物,有习惯性,即会打板者,若持他人之板,试打一击,劲头稍重,往往登时喑哑,或破裂,从此不能发声,故内行有好板者,视其板若珍宝性命然,昼夜不离座右,容易不愿人观看,遑论试打?倘因一击,遂坏他人贵重之板,其心中之惭愧,窘状将至如何?且不免纠葛矣 。
故稍有常识者,即令借观他人之好板,一观即还本主之手,绝不肯试行打击也 。凡擅击他人之板而致毁坏者,多半为半瓶之醋,能打两下,而不深究者,今特表出,愿以为戒 。
制板法
欲得佳板,非自己重制不可,凡遇旧板,或陈旧紫檀红木宜随时收藏之,虽破旧不全,亦勿轻弃,命细工木作先配成板样,然后逐块戏细磨,随时颠倒试音,十付之中,必得一二佳者 。磨具以碎瓷片合用,若能自备木工之具,则更善矣 。
昔陈彦衡先生在上海时,友人李君得数段旧红木,陈氏命木工制为板,不时敲打试音,费十日之工,板始成,胜于凡品,而仍不及其日常自用者焉 。近日予用此法,持四付板令木工为之,毁其三而成其一,其声低而瞠,可与陈氏之遗板相伯仲,不觉自喜,但不免略重,则仍在打磨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