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 三 )


【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
文章图片
廉颇
长平战区廉颇积粮之处 , 后来称作“米山” 。 明末人李雪山曾经作《咏米山》诗 , 由米山胜迹追念名将廉颇 , 其中写道:“积雪如山夜唱筹 , 廉颇为赵破秦谋 。 将军老去三军散 , 一夜青山尽白头 。 ”可惜将军之胜谋 , 却最终没有条件能够得以实践 , 名将廉颇无故被赵王解职 , 使战局急转 。
【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赵孝成王命令由赵括取代廉颇 , 任长平赵军的最高统帅 。
赵括是曾经于阏与(今山西和顺)之战战胜秦军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 , 自幼熟读兵书 , 勤习弓马 , 成年后 , 更是仪表雍容 , 言谈不凡 , 被看作“将门出将”的典范 。 赵括的母亲马服君夫人上书反对任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长平军主将 , 却并没有能改变赵孝成王的决定 。
赵括开始在长平前线行使指挥权之后 , 两军相持的形势果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长平被围
长平被围过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七月 , 赵括一到前线 , 就大举出兵进攻秦军 。 白起采用了迁回的运动的战略 , 先在正面诈败后退 , 另外布置了两支奇兵 , 以便乘机袭赵军后路 。 赵军一直攻到了秦军的壁垒下 , 不能攻入 , 而秦的一支奇兵二万五千人已经断绝了赵军后路 , 另一支奇兵五千骑兵又切断赵的壁垒 , 把赵军切成两段 。 赵军战斗不利 , 筑壁垒坚守以待后援 。
秦昭襄王的奋力一搏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九月在长平山地 , 秦军与赵军的大决战开始了 。 经过激战 , 上将军白起指挥的秦军完成了对赵括属下四十余万赵军的分割包围 。 被围困的长平赵军 , 军粮补给已经完全断绝 。
【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示意图
出于对长平之战持殊的战略意义的重视 , 秦昭襄王风尘仆仆 , 亲自前往河内 。 这是秦国的国君巡幸秦国的国土 , 所至于最东端的空前的历史纪录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 秦王闻听赵国粮运道路已经切断亲自来到河内地方 , 赐民爵各一级 , 调发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参军集结于长平 , 阻断赵国援兵的通路 。 秦昭襄王的河内之行 , 对于调动兵员 , 督察粮运 , 全力加强长平前线的作战能力 , 有非常大的意义 。 秦军对赵军远方来援的堵截 , 也因此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
“违背”兵法的白起
长平被秦军牢牢围定的赵军士卒 , 绝粮长达四十六天 。 数十万人经历了空前严峻的生存能力的考验 。 在赵军主力被秦军分割 , 并且陷入秦军包围之后 , 赵括将军只能把摆脱困境 , 反败为胜的全部希望 , 寄托在围外来援上 。
但是他没有想到秦昭襄王竟然会亲临河内 , 亲自督察长平战事 , 阻断各国援赵的通路;也没有想到秦军主将白起竟然会有全歼数十万赵军的魄力 。
按照兵法的常规 , 白起如果确实试图全歼长平赵军主力 , 那么 , 在比较双方军势时 , 应当看到 , 秦军其实并不占据优胜于赵军的地位 。
【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
文章图片
《孙子兵法》
第一 , 赵军先至长平 , 而秦军则后至 。 《孙子兵法·虚实》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 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 。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
第二 , 秦军的数量对于赵军也没有形成压倒的优势 。 《孙子兵法·谋攻》说:“用兵之法 , 十则围之 , 五则攻之 , 倍则分之 , 敌则能战之 。 ”秦军绝对没有十倍于赵军的兵力 , 却竟然要实行包围赵军的战略 。
在选择基本战术时 , 白起似乎也违背了兵法的基本原则 。 比如 , 秦军严密包围赵军而不留出路 。 而《孙子兵法·军争》说 , “围师遗阙” 。 另外 , 秦军围定赵军后 , 尽管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 然而却迟迟不发动进攻 。
【历史故事】聊聊长平之战的亮点
文章图片
《孙子兵法》
而《孙子兵法·九地》说:“兵之情主速 。 ”主张用兵利于速胜不利于持久 。 《孙子兵法·作战》还说:“凡用兵之法 , 驰车千驷 , 革车千乘 , 带甲十万 , 千里馈粮 。 则内外之费 , 宾客之用胶漆之材 , 车甲之奉 , 日费千金 , 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 攻城则力屈 ,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夫钝兵挫锐 , 屈力殚货 ,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 故兵闻拙速 , 未睹巧之久也 。 夫兵久而国利者 , 未之有也 。 ”白起显然也违背了兵法的这一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