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东京大轰炸:美军为何不炸军用设施,而选择平民最多的地区?

战略轰炸 , 为意大利战略家杜黑所倡议的空权论实践 。
杜黑在飞行器为人类所发明运用后 , 当即就预言飞机将能超越地面防线、天然障碍 , 直接打击至敌人深远后方的目标 , 而借由对敌人城市的攻击 , 将对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毁灭作用 , 致使民众产生恐惧情绪 , 促使其压迫执政者以结束战争 。 自1937年4月26日德国秃鹰兵团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之后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轴心国航空部队 , 乃至同盟国航空部队 , 均大量对敌国的人口中心实施轰炸 。
这样的轰炸一方面用以削弱敌国的有生力量 ,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由对平民人口的杀伤 , 顿挫其士气 , 消磨其遂行战争的意志 。
【历史故事】东京大轰炸:美军为何不炸军用设施,而选择平民最多的地区?
文章图片
美军对日本首都东京的轰炸行动 , 始于1944年11月 。 由于美军已经攻占马里亚纳群岛 , 塞班岛、关岛、天宁岛等关键岛屿 , 并在这些岛上构筑了可供B-29超级空中堡垒起降的大型机场 , 于是攻击日本本土 , 成为确实可行的战略行动 。
美国陆航第20航空军下辖的第21轰炸指挥部 , 即于11月27日至12月3日之间 , 策划执行了3次空袭东京的行动 。
【历史故事】东京大轰炸:美军为何不炸军用设施,而选择平民最多的地区?
文章图片
美轰炸行动 , 东京首要目标
这时期美军第20航空军对于打击日本本土的战略 , 以轰炸各大工业城市的工业目标为主 , 其中以日本的航空工业中心为优先 。 然而 , 美陆航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准则 , 乃是高空精准轰炸 。 由于气候的天然因素使然 , 自日本上空殊难获得较大成效 , 晴空乱流造成高空轰炸的效果不彰 , 这使得美军第20航空军的指战人员感到相当头疼 。
有鉴于此 , 新接掌第21轰炸指挥部的柯蒂斯·李梅将军 , 在与幕僚讨论与几经考量之后 , 决议采行新战术:舍弃白天精准高空轰炸 。 这是在欧陆对德作战行之有效的轰炸战术 , 改实施夜间低空轰炸 , 并大量投掷燃烧弹 。 因考虑到日本城市多以木造建筑为主 , 燃烧弹将对日本城市造成最大的破坏效果 。
1945年3月初 , 李梅将军决定暂时搁置对日本工业目标的袭击行动 , 针对日本大都市展开攻击 。 而美军战略决策高层已经决议 , 于4月展开入侵冲绳的登陆作战 , 为了替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 第21轰炸指挥部将于3月9日至22日 , 连续发动对日本本州的轰炸行动 。 首个目标就是大日本帝国的都城东京 。
【历史故事】东京大轰炸:美军为何不炸军用设施,而选择平民最多的地区?
文章图片
“会议室行动”锁定人口稠密区
1945年3月8日 , 李梅将军下达于次日以烧夷弹夜袭东京的出击命令 , 该行动赋予代号“会议室行动” 。 本次的主要轰炸目标 , 为东京东北部长约6.4公里、宽4.8公里的区域 , 美军标定为“一区” 。
所谓的“一区” , 实际为东京的下町区 , 包含浅草、墨田、深川 , 人口约有110万人 , 住民密度相当高 。 第21轰炸指挥部的3个轰炸联队在进入目标区上空后 , 将从低空层自不同的高度投弹 , 此正是日军轻高射炮的射程之上 , 重高射炮的有效射程之下的区间 , 如此以规避日军高射炮的危害 。
1945年3月9日傍晚 , 美军第73、第313、第314轰炸联队所属334架B-29超级空中堡垒 , 自马里亚纳群岛的各航空基地起飞 , 前往轰炸日本东京 。
最初日军侦测到美军机队的行迹 , 并于日本时间9日22时30分中断广播 , 发布空袭警报 。 然而由于此次B-29机队一改过往进入日本的路线 , 日军误判美军机队已自房总半岛离境 , 竟然解除空袭警报 , 造成大量日本平民的伤亡 。
【历史故事】东京大轰炸:美军为何不炸军用设施,而选择平民最多的地区?
文章图片
3月10日0时7分 , 美军机队已经飞临东京上空 , 有279架B-29开始以610至760米低空 , 对以下町区为中心的区域投下1665吨炸弹 , 其中多是500磅凝固汽油弹 。 攻击进行了2个小时 , 大火产生了浓密的烟尘 , 导致东京上空的能见度降低 , 于是一些B-29轰炸机将烧夷弹误投掷到目标区外 。 大火燃烧如此剧烈 , 其所引起的上升热气流 , 对最后一批抵达东京的B-29编队遭到强烈冲击 。
黑夜应战 , 日军不敌
日军拱卫东京周边地区的是高射炮第1师团 , 他们使劲全力向空中发射炮弹 , 然而在黑夜中瞄准不良 , 射弹不是打得太高 , 就是太低 , 以致效力几近于无 。 另外 , 日军陆军航空队的第10飞行师团也出动了夜间战斗机 , 欲拦截美军B-29机群 。 由于地面大火使得雷达站无法运作 , 一旦失去地面雷达导引 , 夜间战斗机并无法与地面高炮部队协同作战;而且日本战斗机本身对于夜间的接战 , 也缺乏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