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鲁肃的《榻上策》比诸葛亮《隆中对》还早七年

在纷争不断的三国时代 , 每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君王 , 其背后都有一个为他谋划的杰出战略家 。 比如曹操背后有荀彧 , 孙策背后有张纮 , 而刘备背后则有诸葛亮 。
那么对于孙权来说 , 他背后的男人就是鲁肃 。
历史上的鲁肃 , 文武双全 , 他的战略眼光远超过孙权手下的其他谋臣 , 甚至周瑜也要略逊一筹 。
然而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 在大多数人们印象中的鲁肃 , 只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仁者 ,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这位旷世奇才正名 。
不过 , 就在孙权刚刚上位 , 求贤若渴的时候 , 鲁肃却没有在第一时间顺利地投效于他的帐下 , 反而踌躇不定 。
其实 , 鲁肃早就有投奔江东的打算 。
鲁肃是下邳国东城县人 , 当初父亲早逝 , 他是被祖母带大的 。 鲁家是大富户 , 而鲁肃性格乐善好施 , 挥金如土 , 因此结交了不少士人 , 他甚至一次性把半数家财赠与周瑜 , 连眼睛都不眨 , 这也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鲁肃在当地很有名望 , 许多人聚拢在他身边 , 于是袁术任命他做东城县长 。
不过鲁肃这等大才 , 岂能为袁术效命?这时正好周瑜也不想给袁术干了 , 打算舍弃居巢县长一职投奔孙策 , 于是鲁肃就带着一百多人来找周瑜 , 两人一并去了江东 。
能让周郎这样的豪杰倾心相交的孙伯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鲁肃心中充满了向往 , 或许这就是一个英才对明主的期待吧 。
到了江东以后 , 鲁肃将家眷安置在吴郡曲阿 , 随后去见孙策 , 果不其然 , 二人一见倾心 , 孙策也对其才干倍感惊异 。
然而命运无常 , 正当鲁肃准备在江东大展拳脚的时候 , 多年来相依为命的祖母去世了 , 鲁肃悲痛之余 , 只好告别孙策 , 回东城县安葬祖母 。
可当鲁肃办完了祖母的丧事返回曲阿的时候 , 却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孙策遇刺身亡了 。
当初鲁肃来江东 , 是冲着孙策来的 , 如今继位的孙权只是个十九岁的青年 , 他能守住这份基业吗?这一点鲁肃心里没底 。
思来想去 , 他还是不太看好孙权 , 最终决定带着老母回江北去 。 可当他准备把母亲带走的时候 , 却发现老太太已经被周瑜接到吴县去了 。
原来此时孙权正在拼命招纳人才 , 作为重臣的周瑜 , 岂能把鲁肃放走呢?何况他还是自己的至交好友 。
关于鲁肃最终留下来的原因 , 周瑜口中所谓“承运代刘氏者 , 必兴于东南”这样的谶语自然是忽悠不了鲁肃的 , 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 , 恐怕只有孙权能任用贤才这一点了 。
而更重要的 , 应该是鲁肃信任周瑜这个人 。
【历史故事】鲁肃的《榻上策》比诸葛亮《隆中对》还早七年
文章图片
关于鲁肃的去留 , 还有一则资料 , 说鲁肃的另一位好友刘晔曾邀请他到郑宝处共事 , 而鲁肃已经被说动了 , 是周瑜一番劝说才把他留住 。
个人认为这段资料虽然出自权威度较高的《三国志》鲁肃传 , 但其可信度存疑 , 因为时间线上存在一个重大漏洞 。
首先刘晔既然邀请鲁肃来郑宝处 , 说明此时他尚未杀死郑宝 。 然而后来周瑜劝说鲁肃留下的时候 , 史料明文记载孙策已经去世 。
时孙策已薨 , 权尚住吴 。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这下矛盾就来了 , 因为刘晔是心向中原的 , 他和郑宝反目也是因为郑宝想要投奔江东 , 如果此时孙策已死 , 那说明郑宝也早就死了 , 鲁肃怎么可能还用刘晔的邀请来跟周瑜说事呢?
因此这件事大概率不是真的 , 鲁肃想要回到江北只不过是因为不了解孙权 , 不敢随便赌上自己的未来罢了 , 跟刘晔的邀请没什么关系 。 而资治通鉴也完全没有采纳这一说法 , 说明司马光应该也是如此考虑 。
听闻周瑜留住了鲁肃 , 孙权很高兴 , 不过之前他对鲁肃的了解仅限于周瑜的描述 , 只是管中窥豹 , 此人究竟有何才干 , 孙权是不清楚的 。
为了详细考察一下鲁肃的真本事 , 他决定设宴接见 , 彻底了解一下鲁肃 。
对于鲁肃亦是如此 , 他同样不了解孙权 , 于是也想一探这位江东少主的究竟 。
就这样 , 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君臣相会开始了 。
在席间 , 二人相谈甚欢 , 不过却没说什么实质性话题 。 待酒宴结束 , 鲁肃本想和其他人一同退下 , 没想到却被孙权叫住了 , 邀请他上榻再喝第二轮 。
鲁肃明白 , 真正的考验来了 。
正如周瑜所说:“当今之世 , 非但君择臣 , 臣亦择君 。 ”这是一次双向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