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邯郸一战过后,荀子侃侃而谈王道,为何赵王不能采用以挽回颓势?( 二 )


“君主贤德 , 他的国家一定安定;君主没有才能 , 他的国家一定动乱;君主崇尚礼义 , 他的国家一定安定;君主忽视礼义 , 他的国家一定混乱 。 安定的国家强大 , 混乱的国家会走向削弱 , 这是国家强大与衰弱的根本原因 。
【爱历史】邯郸一战过后,荀子侃侃而谈王道,为何赵王不能采用以挽回颓势?
文章图片
“君主能被臣民敬仰 , 那么臣民就可为君主所用;君主不能被臣民敬仰 , 那么臣民就不甘为君主所用 。 臣民能被君主役使的国家就强大 , 臣民不能被君主役使的国家就会日渐削弱 , 这是国家强大与衰弱的常规 。
“崇尚礼义、奖励功勋 , 这是国家强大的上策;重视禄位、珍惜名节 , 这在其次;崇尚功绩、轻视名节 , 这是国家强大的下策 。 这是国家强大与衰弱的一般概况 。
“喜欢士人的国家强大 , 不喜欢士人的国家衰弱;爱护百姓的国家强大 , 不爱护百姓的国家衰弱;政治法令可信者强大 , 政治法令不可信者衰弱;民众团结一致的强大 , 民众不能团结一致的衰弱;能厚赏臣民的强大 , 不能厚赏的衰弱;刑罚威严的强大 , 刑罚宽松的衰弱;武器装备完固的强大 , 武器装备不齐整的衰弱;慎于用兵的强大 , 好用兵的衰弱;权力集中的国家强大 , 权力不集中的国家衰弱;以上这些 , 也是国家强弱的一般规律 。 ”
【爱历史】邯郸一战过后,荀子侃侃而谈王道,为何赵王不能采用以挽回颓势?
文章图片
荀子以为 ,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衰弱 , 根本在于国家的治理者 , 也就是国君 。 而国君治国 , 礼义才是根本;崇尚礼义的国家就能安定 , 安定自然而然就能走向强大 。 不过 , 荀子这番话所提到的“强”与“弱” , 其实都不是指国家硬实力的显著提升 , 而是相对于弱者的“强大” 。 贤明君主能重视礼义 , 重视法度 , 他的国家自然安定;残暴君主不重视礼义 , 国家漫无法度 , 国家自然会因混乱而走向衰弱 。 可如果每个国家都是贤明之君 , 都崇尚礼义 , 那国家之间的强弱又该如何决出高下呢?
显然 , 赵孝成王和临武君都被荀子这番长篇大论给带偏了 , 完全意识不到这一逻辑漏洞 。
接下来 , 荀子又举出了三个国家来进行具体说明 。
“齐国人崇尚技击之术 , 如果凭借此术斩获敌人首级一个 , 就颁赐赎金八两 , 却没有作战本来应得的赏赐 。 这种做法 , 战事规模小、敌人脆弱时还可勉强使用;可一旦战事规模大、敌人强大时 , 那么军心就会涣散而四处逃散 , 往往不到一天就会全军覆没 。 这是使国家灭亡的军队 , 军队战斗力没有比这更加弱小的了 , 跟到市场上花钱雇人当兵差不多 。
【爱历史】邯郸一战过后,荀子侃侃而谈王道,为何赵王不能采用以挽回颓势?
文章图片
【爱历史】邯郸一战过后,荀子侃侃而谈王道,为何赵王不能采用以挽回颓势?】“魏国的武士 , 是严格按标准录取 。 身上穿着三套作战用的铠甲 , 携带十二石的强弓 , 背负五十支箭 , 肩扛长戈 , 头戴盔甲 , 腰带宝剑 , 身负三天口粮 , 然后在半天内行军百里 。 能达到以上标准的人则录用 , 免去其全家的徭役 , 赐予他们田宅之利 。 可这种做法 , 当武士老去后 , 他们的待遇无法剥夺 , 改造军队却不易周全 。 所以 , 即便是魏国土地广大 , 税收也相当稀少 , 这是让国家陷入危机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