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低声教育"有以下几点作用:
1.缓和情绪 , 制造沟通机会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 我们在什么时候最经常"吼"孩子 , 一定是情绪起来的时候 。 而当我们尝试着降低自己的声音 , 在这里过程中其实我们也是在压制自己的怒火 。
所以放低声调能够让人情绪缓和 , 而当我们情绪缓和下来了 , 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时 , 孩子的抵触、逆反心理也会稍有松弛 , 这个时候就为彼此双方制造了沟通的机会 。
2.保持理性 , 利于有效沟通
"吼"是我们情绪的直接表达 , 所以"吼"的教育其实是带有"情绪"的教育 。 而任何带有情绪的教育都是无用的教育 。
大家应该有同样的经历 , 当自己情绪激动 , 忍不住"吼叫"的时候 , 我们经常是说不清楚话的 , 因为人在情绪中时 , 人的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都是在急剧下降的 。
而放低音调 , 首先我们就已经战胜了"情绪" , 已经站在"理性"的一端 , 而"理性"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 。 保持"理性"能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孩子的错误与发生情绪的原因 , 也有利于我们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
3.降低音调 , 集中孩子注意力
这是从物理学上的角度分析 , 当我们用低声调的声音讲话时 , 对方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多的注意力才能听清 , 这也在无形之中迫使孩子"忘掉"愤怒 , 停下来听我们讲话 。
虽然孩子在情绪中不会认真地听 , 但是能够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也就能渐渐冷静下来 。
文章图片
三、家长该如何养成"低声教育"好习惯
"低声教育" , 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低自己的音量 , 用平和舒缓的语气进行教导 。 字面上理解很容易 , 但是刚开始尝试"低声教育"的家长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 , 当真的发生问题时 ,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 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音量 。
当然这不是一天就能够养成的习惯 , 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开始练习 , 逐渐养成"低声教育"的习惯 。
1.记住自己"吼叫"前的状态
我们对孩子进行"吼叫"教育时 , 不会无缘无故就吼叫的 , 一定是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而激化的 , 所以当我们控制不住对孩子"吼叫"时 , 我们要养成习惯 , 记住自己当时的状态和感觉 , 然后告诉自己 , 当下次同样的状态与情绪来临时 , 尽量让自己做得好一点 。
演员小陶虹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 她曾经讲过对待女儿同一表现的不同处理方式 。 第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 她看到的时候就下意识地对女儿大吼:"你怎么回事啊!"结果她这一大吼吓得孩子一哆嗦 , 女儿一脸恐惧地看着她 。
她知道自己的吼叫吓到了女儿 , 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于是她对自己的情绪做了反省和总结 。
几天之后 , 孩子再一次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 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大吼 , 而是第一反应过去抱住女儿 , 用平和舒缓的语气安抚女儿:"害怕了吧 , 没事没事 。 "
小陶虹能够如此的变化 , 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情绪"做了追踪 , 她记住了自己想要"吼叫"前的状态 , 当下一次来临时 , 尽量克制 , 并保持平和理性的状态去处理 。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即将来临时 , 如果还是很难控制住情绪 , 建议家长们先做3-5个深呼吸 , 让我们的情绪有个缓冲期 。
文章图片
2.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吼叫" , 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不懂孩子的想法和难处 , 因为我们和孩子站的角度不同 , 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 所以在我们眼里 , 孩子的表现就是"无理取闹" 。
当我们遇到想吼骂孩子的事情 , 先花几分钟让孩子冷静下来 , 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面对孩子 , 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 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 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 "
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时 , 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孩子对待事情的想法 , 当我们将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对待时 , 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沦为"说教" , 而孩子也才愿意敞开心扉地跟我们交流 。
3.对孩子提简单直接的要求 , 就事论事
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 特别是愤怒中的时候 , 总喜欢把事情放大 ,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新账旧账"一起算 , 比如说:
- 孩子从不向父母说心事?想要良好沟通,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
- 孩子社会能力差?教孩子制作“社交脚本”,培养社交“小能手”
- 孩子懒惰不思进取怎么办?利用“马蝇效应”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 暑假让孩子放肆“玩”?聪明的父母会趁机培养孩子的“计划意识”
- 从小听音乐的孩子更“聪明”,重视“音乐启蒙”,孩子能受益终身
- 教育孩子不应“专制”和“放任”,找到管教平衡,要用双向教育
- 孩子“幼升小”,幼小衔接需要些什么?这4个方面帮孩子轻松过渡
- 孩子公众场合“吵闹”怎么办?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 孩子说话混乱没逻辑?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从“讲故事”开始
- 童年的“羞耻”伴随孩子一生,若孩子已有“羞耻感”,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