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后宫品阶分明,皇帝的后宫制度是怎样的?( 二 )


内命妇指的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及未婚的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还有宗室之母及其正妻、经过君主正式册封的嫔妃等等 。
外命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诰命夫人,指的是已婚的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等,及所有经过君主敕封爵位的官员之母或正室(部分朝代时,侧室也能成为外命妇,但有人数上的限制) , 有时后妃除生母以外的女性直系尊长(如养母、祖母、从祖母等)也能获得君主敕封爵位 。
而除公主以外,一般得到外命妇身份的女性,封爵等级皆从夫之官衔高低而定,例如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皆为孺人的外命妇等级 。
在唐朝是这样规定的:
王之母妻为妃;一品及国公母妻 , 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 , 为郡夫人;四品母妻 , 为郡君 。 国、郡夫人一般为大臣母、妻封号 。 不过 , 宫廷内也有赐封宫官、诸帝保母、乳母与师傅、宫伎为夫人者 。
美人 , 正四品 。 才人 , 正五品 。
隋炀帝置美人与才人共十五员 , 为正四品 。
唐朝也设置美人和才人 , 不过做了改动 , 置美人九员 , 为正四品 , 才人九员 , 为正五品 。
美人与才人职能类似 , 就是管理后宫宴会就寝 , 理丝枲 。
女皇帝武则天就做过唐太宗的才人 , 可见地位并不高 。
【历史故事】古代后宫品阶分明,皇帝的后宫制度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宝林 , 正六品 。
唐朝设宝林二十七员 , 正六品 。
同时设置御女二十七员 , 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 , 正八品 , 而隋炀帝设采女多达三十七员 。
我们现代经常提一个词“御女范” , 与古代的意思截然不同 。
但是从李渊开始 , 他只设置御女、采女名号 , 他的嫔妃中并没有御女”、“采女”的实例 。
后来的皇帝嫔妃中也很少有记载 , 也就是到了“御女”、“采女” , 她们已经是低级后妃名号 。
她们死后 , 墓誌前会加上“宫人”两字 , 据出土隋代墓誌就有“宫人采女田氏” , “宫人六品御女唐氏”等 。
这除了说明“御女”、“采女”的职位卑下与六局诸司相当 , 死后也与六局宫人同葬;或许还可说明 , 可能在当时低品阶后妃与宫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
“一入宫门深似海” , 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子毕竟是少数 , 而大部分妙龄女孩一脚踏进宫门 , 就隔绝了外界 , 等待她们的可能是一辈子的寂寞空虚 。
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 , 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 , 闲坐说玄宗 。
这首诗里可能才是大部分宫女的命运 , 无穷的哀怨 , 无边的寥落 , 让人无限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