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最近 , “王宝钏挖野菜”“王宝钏恋爱脑”等相关话题引起一番热议 。 早在2012年 , 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播出之际 , 该剧便已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
剧中的王宝钏身为相府三千金 , 为了一个穷小子薛平贵 , 不惜和父母决裂 , 苦守寒窑十八年 , 每年仅靠挖野菜过日子 。 而薛平贵却背叛了王宝钏 , 转头娶了西凉公主代战 , 并且当上了皇帝 。 一直到王宝钏鸿雁传书 , 薛平贵这才想起自己的结发妻子王宝钏 。 然而 , 当薛平贵册封王宝钏为皇后的仅仅十八天后 , 王宝钏便命丧黄泉 。 苦守寒窑十八年 , 仅仅换来了十八天的皇后 , 王宝钏的结局确实不禁令人唏嘘 。
但如果追溯王宝钏的原型 , 我们可以看到 , 她其实并非一个“恋爱脑” , 相反 , 她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 是她的坚持让丈夫获得了更改命运的机会 , 更有情节说到她见丈夫的第一眼便判定对方“日后必富贵” , 这才开启了两人的爱情之路 。
那么 , 最真实的王宝钏究竟是怎样的呢?
“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文章图片
来源/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剧照
王宝钏究竟是何人
谈起王宝钏 , 不得不先提薛平贵 。 历史上并不存在薛平贵本人 , 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现薛平贵的相关史书记载 , 更没有王宝钏的相关描述 , 二者都是中国戏曲与民间故事的虚构人物 。
关于薛平贵的原型 , 历来众说纷纭 , 一种说法认为薛平贵的原型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 因为薛平贵成为敌国女婿 , 并且借助外族军力 , 回唐称帝的人生经历 , 和历史上石敬瑭背叛后唐、卖国求荣当皇帝的经历十分相似 。
不过 , 更多人则认为薛平贵脱胎于与他名字有一字之差的大唐名将薛仁贵 , 而王宝钏则相对应的是薛仁贵的妻子柳氏 。
薛仁贵出身一个没落的军事贵族家庭 , 祖上功勋显赫 , 但是 , 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经陷入了窘困的境地 。 据《新唐书》记载 , 薛仁贵欲为父亲改葬时 , 恰逢朝廷募兵 , 仁贵之妻柳氏曰:“夫有高世之材 , 要须遇时乃发 。 今天子自征辽东 , 求猛将 , 此难得之时 , 君盍图功名自显?富贵还乡 , 葬未晚 。 ”在妻子柳氏的一番劝说下 , 薛仁贵投军从戎 , 人生也开始迎来转机 。 他东征高丽、救驾万年宫、铁勒平九姓 , 又出兵吐蕃、出击突厥 , 立下了赫赫战功 。 史书中有关柳氏的记载不过只言片语 , 而且多为衬托薛仁贵而出现 , 实在判断不出她是不是一位“恋爱脑” 。 不过 , 从有限的史料记载来看 , 柳氏确实是一位古人标准下难得的良妻 。
“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文章图片
薛仁贵雕像 , 甘肃瓜州锁阳城遗址 。 摄影/kewell24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在太宗、高宗两朝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 , 薛仁贵的英雄事迹不仅彪炳史册 , 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 。 元代时 , 有关薛仁贵的戏剧开始在舞台上流传 , 到了明清之际已经发展得更为庞大和成熟 。 后世关于薛仁贵的故事情节也越来越丰富 , 有些故事是在一定史实基础上进行演绎 , 而有些则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想象虚构而来 。 例如明刊版本的《薛仁贵荣归故里》中 , 开始为薛仁贵安排两女共事一夫的情节 , 这一改编也影响了薛平贵故事中薛平贵、代战公主和王宝钏三人的人物设定和感情纠葛 。
无论是基于史实 , 还是虚构 , 有关“薛家将”的故事多以薛仁贵为中心展开叙述 , 或强调薛仁贵的发迹历程 , 或突出薛仁贵的个人英雄色彩 。 在众多的戏剧小说中 , 元杂剧《贤达妇龙门隐秀》有些例外 。 该剧以柳氏为主角 , 着力塑造薛仁贵妻柳迎春的贤惠和通达 。 据剧中记载 , 薛仁贵家贫 , 是龙门镇柳员外家佣工 。 柳家的女儿迎春 , 见草中卧一白额虎 , 仔细看 , 却是薛仁贵卧地上 , 于是以为其日后必富贵 。 柳迎春可怜他身穿单薄 , 于是将自己的红棉袄盖在薛仁贵身上 。 柳员外得知此事 , 大怒 , 于是将女儿逐出家门 , 配与薛仁贵 。 到高丽入寇中土之时 , 薛仁贵欲往投军 , 柳氏侍奉公婆 , 让薛仁贵安心在外 。 薛仁贵走后 , 柳氏含辛茹苦 , 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 , 终于等到仁贵衣锦还乡 。 《贤达妇龙门隐秀》的部分故事情节也多为虚构 , 不过却也被后世继承下来 , 尤其是柳氏贤惠的形象开始更加深入人心 。
相比薛仁贵和柳迎春的故事 , 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出现较晚 。 不过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 这也是后人推断薛仁贵和柳迎春分别是薛平贵和王宝钏原型的重要依据 。 关于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 , 仍旧没有确切的答案 。 有学者曾提出 , 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起源于唐宋之间 , 是以《格林童话》中的《熊皮》故事为原型 , 后经西域古道从欧洲传入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 该观点被广泛征引 , 不过后来该观点遭到质疑 , 遂逐渐失势 。 也曾有观点认为直到明代 , 该戏已经具有雏形 , 但是依旧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 。 可以肯定的是 , 薛王二人故事的盛行不晚于清咸丰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