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二 )


另外 , 民间还流传有不同版本 , 来证明薛仁贵、柳迎春与薛平贵、王宝钏之间的渊源 。 据老辈艺人流传 , 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 , 邀人演出薛仁贵的经典大戏《汾河湾》等戏 。 等宾客散去后 , 其母询问班主薛仁贵与柳迎春最后结局 , 班主回称 , 薛仁贵和柳迎春寒窑相见后数日 , 薛仁贵因军务在身又回到军中 , 柳氏思夫心切 , 病逝寒窑 。 富母听后竟一病不起 。 富子虽请来名医为之诊治 , 但都不见效果 。 后来经过一再探问 , 名医发现原因所在 , 便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 于是 , 富子重金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 。 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 , 杜撰了一位“薛平贵” , 剧名《王宝钏》 。 为了迎合富母的心态 , 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王位 , 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 , 夫荣妻贵 , 大团圆结局 。 演出后富母大喜 , 病也自愈 。 自此之后 , 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 , 一个薛平贵 , “两薛并存” 。
“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文章图片
戏剧中的薛仁贵和柳迎春 。 来源/京剧《汾河湾》截图
除了较为流行的“山西富户改戏说”之外 , 还有“乾隆改戏说”以及“慈禧改戏说” 。 以上这些传说看似各异 , 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 因对原本关于薛仁贵剧情中薛妻柳氏的人物命运不甚满意 , 故而要求戏班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改造 , 戏班因不便随意改造古人事迹 , 所以另编新戏 , 另取姓名 , 这才有了“薛平贵与王宝钏” 。 无论是哪种传说 , 都印证了薛仁贵、柳迎春与薛平贵、王宝钏之间的密切关系 。
除了以薛仁贵和柳迎春为原型外 , 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也不断融合了其他的民间艺术作品 , 例如清代同治年间的《龙凤金钗传》等 。 由此 , 薛平贵和王宝钏二人的故事是以薛仁贵与柳迎春二人故事为原型 , 再加上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作品不断融合而来 。 而如今观众熟知的王宝钏 , 亦是经过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编剧、导演等工作人员对传统戏剧《红鬃烈马》的改编 , 这种改编也是经过整合和挖掘后的较为现代的阐释 。
王宝钏为何挖野菜而不去种地
电视剧中 , 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 , 靠挖野菜过日子 , 显得十分凄凉 。 为何王宝钏宁愿挖十八年的野菜 , 也没想起自己种地 , 让自己吃得更丰富一些呢?有网友调侃“宝钏爱吃野菜” , 真是这样的吗?
“恋爱脑”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文章图片
来源/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截图
其实“王宝钏挖野菜”的故事设定 , 既有现实的考量 , 又有文艺家们的巧思 。
首先 , 在农业社会 ,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资产 , 并非可以随意耕种 。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土地占有方式 , 一般可大致分为公田(官田)与私田(民田) 。 自春秋战国以来 , 几乎历朝历代的朝廷都在关注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 , 有意加大对国土的实际控制权 。 《诗经·小雅·北山》曾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尽管当时周天子并没能建立起对周围封国的实际控制权 , 但也表达了希望天子能对“溥天之下”行使主权的美好愿景 。 到了秦朝时 , “六合之内 , 皇帝之土” 。 不过 , 鉴于国土幅员辽阔 , 加上土地归属关系复杂 , 官僚、贵族地主土地兼并状况时有发生 , 要想真正实现对国土的控制 , 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 这也是历朝历代经常进行土地制度、赋税及徭役制度改革的原因所在 。 然而 , 尽管改革时有推行 , 土地共有的理想与土地私有的现实矛盾也一直存在 。
以王宝钏原型柳迎春所在的唐朝为例 , 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 , 由国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 。 然而到了后期 , 均田制逐渐崩溃 。 以贵族、官僚、地主、富商大贾、佛寺道观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不断通过各种手段买卖和兼并土地 , 一边占有广大农户的小土地 , 一边侵吞大量国有的土地及山林川泽 , 逐渐成为大土地私有者 。 以上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 都使得唐朝的国有土地不断私有化、大私有土地日益壮大 , 而小私有土地日益萎缩 。 一方面 , 就连王宝钏挖野菜的山可能归朝廷或某位贵族地主所有 , 王宝钏只能挖野菜 , 根本没有权力在他人土地上种地;另一方面 , 均田制的瓦解 , 也使得很多农民逐渐成为流民 , 根本无地可耕 , 更别提乞丐之妻王宝钏了 。
除了现实因素的考量外 , 王宝钏挖野菜也是艺术家们有意设定的情节 。 根据《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 , 薛仁贵“少贫贱 , 以田为业” 。 可见薛平贵的原型薛仁贵纵然贫贱 , 但是依旧有田可耕 。 婚后 , 王宝钏的原型柳氏倒不至于沦落到以挖野菜为生 。 上文提到元杂剧《贤达妇龙门隐秀》中 , 薛仁贵又为柳员外家的佣工 。 在戏剧《红鬃烈马》中 , 薛平贵已经变成了一穷二白的乞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