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代皇帝中以厚待功臣闻名 。
他当上皇帝后 , 跟着他东征西讨 , 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过功勋 , 及在贞观年间帮他挣回“天可汗”名头的功臣们 , 基本上都过得不错 。
为了让功臣们安心 , 他还大肆跟功臣联姻 , 把好些个公主许给功臣之子 , 帮助他们安排好下一代 , 寄望都能荣华永享 。
功臣们偶犯错误 , 李世民也能笑而赦过 , 不当回事 。
但如果觉得李世民能无限度的容忍功臣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 , 那就错了 。
李世民善待功臣也是有条件的 , 他毕竟是皇帝 , 要考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君臣和谐 。
他也有小心思 , 对功臣们 , 他实际上是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的 。
主要有两项 , 其一 , 不能居功自傲 。 其二 , 要对李世民坦荡无私 。
下面 , 举几个例子 , 来说说这两件事 。
李世民的亲信功臣中 , 因居功自傲被其严厉批评和警告的 , 最典型的就是尉迟敬德 。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 李世民举办宴席招待群臣 。
尉迟敬德在席间因对自己的座次不满 , 悍然殴打在一旁本来是劝和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 , 将其打伤 。
其实 , 殴打李道宗不是什么大事 , 哪怕其人是宗室王爷 , 功臣们要是跟宗室王爷们和和睦睦 , 李世民才会真头疼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李世民对自己麾下的这些武将出身的功臣们的秉性也清楚 , 跟人斗口要是不动手 , 才奇了怪哉 。
但这事可以私下去解决 , 私下去闹 , 而当着李世民的面 , 还是在李世民主持宴席时的面 , 就是跋扈 , 就是居功自傲 。
当着李世民的面就敢这么干 , 要是李世民哪天不在了 , 谁能制得住尉迟敬德?
于是 ,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发出了比较严厉的警告 。
根据史书记载 , 李世民在事情发生后 , 当即就以汉高祖刘邦杀功臣为例对尉迟敬德表示:我想保全功臣 , 但你不能太过分 。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记载:
谓敬德曰:“朕览汉史 , 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 , 意常尤之 。 及居大位以来 , 常欲保全功臣 , 令子孙无绝 。 然卿居官辄犯宪法 , 方知韩、彭夷戮 , 非汉祖之愆 。 国家大事 , 唯赏与罚 , 非分之恩 , 不可数行 , 勉自修饬 , 无贻后悔也 。 ”
受到警告后 , 尉迟敬德才悔悟 , 从此有所收敛 , 最后得以善终 。
再说说功臣要对李世民的坦荡无私 , 在这上面栽跟头的功臣有不少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比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 唯二被李世民杀掉的侯君集和张亮 , 都在这个问题上出过事 , 张亮甚至因此直接丢掉性命 。
贞观十四年 , 侯君集率军灭了高昌国 , 立下大功 , 但其回朝后 , 马上就被弹劾 , 然后被下狱治罪 。
原因是 , 他在没有禀告李世民的情况下 , 擅自将无罪之人发配 , 以及擅自占有高昌国的宝物 。
《旧唐书·侯君集传》中记载:
集初破高昌 , 曾未奏请 , 辄配没无罪人 , 又私取宝物……及京师 , 有司请推其罪 , 诏下狱 。
这两件事同样不是什么大事 , 发配无罪人 , 自然是公报私仇 , 如果不是什么对朝廷有特别大作用的人 , 即使闹起来 , 李世民估计也会略偏向侯君集 。
占有宝物 , 无非是贪财 , 对于李世民来说 , 他巴不得功臣们都贪财 , 不独是李世民 , 只要是皇帝 , 大概都会这么想 。
侯君集率军远涉域外 , 不但有苦劳 , 还有灭国的大功劳 , 发点财算什么?
但他犯的忌讳是“曾未奏请” , 瞒着李世民干 , 对皇帝不够坦荡无私 , 这才让李世民恼火 , 有人一举报 , 就马上将侯君集下狱 , 要治治他 。
好在李世民也只是想警告侯君集一番 , 没想把他怎么样 , 在岑文本替侯君集求情后 , 就把他放了 。
反而是侯君集自己想不开 , 觉得受了委屈 , 没想透李世民的深意 , 后来因怨恨 , 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 , 落得身死的下场 。
显然 , 侯君集没有尉迟敬德聪明 , 敏感度不够 。
【爱历史】李世民的小心思,对功臣有必须的要求和约束,看不透的,下场不妙
文章图片
再来说说张亮 , 他死得比较冤 。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 , 有人举报张亮私养义子五百 , 试图谋反 。
结果 , 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张亮有谋反意图的情况下 , 李世民就认定“亮有义儿五百 , 畜养此辈 , 将何为也?正欲反耳 。 ”马上把张亮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