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雅妈妈说育儿(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代二胎家庭似乎都有同样的通病:偏爱 。 或许是偏爱大宝 , 或许是偏爱小宝 , 总之 , 家长在两个孩子之间总是很难做到公平 。
跳跳今年6岁 , 他有一个两岁的弟弟皮皮 。 跳跳平时很疼弟弟 , 弟弟刚出生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作为哥哥要多多爱护弟弟 , 不让弟弟被欺负 , 可是他最近却非常不开心 , 总是喜欢一个人待着 , 不搭理弟弟也不肯和妈妈沟通 , 妈妈不得已带跳跳去看心理医生 。
文章图片
医生:“阿姨听妈妈说 , 最近跳跳不爱说话 , 也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 这和以前乖巧懂事的跳跳不太一样呢 , 跳跳可以告诉阿姨 , 你为什么不想说话吗?”
跳跳:“我就是不想说话 , 他们都不爱我了 , 我就不想说话 。 ”
医生:“谁不爱跳跳了?爸爸妈妈还是老师?”
跳跳:“爸爸妈妈总是只陪皮皮不陪我 , 我已经陪了皮皮很久了 , 可是他们还是要陪皮皮不陪我 , 他们肯定是不爱我了 。 ”
医生:“跳跳爱皮皮吗?”
跳跳:“我很爱皮皮啊 , 好吃的好玩的我都让给他 , 陪他看动画片 , 下课回家就抱皮皮 。 ”
医生:“爸爸妈妈爱跳跳也爱皮皮 , 皮皮也爱跳跳 , 大家都很爱跳跳 , 跳跳可以回家的时候问问爸爸妈妈 。 ”
跳跳:“可是我觉得他们更爱皮皮”
......
这成了所有二胎家庭都出现的问题之一 。 即便是家长已经尽自己所能地给了孩子自己最大的爱 , 但孩子的心中仍对家长的爱产生质疑 , 并且认为家长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偏爱 。
文章图片
01.“孔融让梨”: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形的转让
孔融四岁那年 , 正值他祖父六十大寿 , 来客很多 。 寿台上有一盆香梨 , 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 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 , 每个人都分到了 , 令人意外的是 , 他将最小的一份留给了自己 。 父亲问他:"你给别人的都是大的 , 你为什么给自己留了最小的?‘孔融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 , 人有老的和小的 , 尊敬老人敬得长辈 , 是做人的道理!"
很多人都曾经听过这个故事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凡事应该懂得谦让 。
我们并不否认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 但对于孩子来说 , 谦让的同时 , 也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形的转让 。
孩子本来可以拥有这个东西 , 但是现实让他不得不把东西让给其他的人 ,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 , 更是这个东西背后所承载的意义 。
孩子连拥有都未曾拥有过 , 你如何让他心甘情愿地、无私地让出去?只有拥有过的孩子 , 才会大方地将自己的所有分享 。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陈铭在《奇葩说》中的观点:
文章图片
02.“你该让弟弟/哥哥”:最明显的偏爱
很多的二胎爸爸妈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弟弟还小 , 你该让着他;你长大了你不需要这些;弟弟生病了 , 你该让着他......
“应该”二字 , 让孩子就算是想拒绝 , 也不知从何说出口 , 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如果拒绝了 , 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 爸爸妈妈就会不爱自己 。
可是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 “应该”是第三方强加给孩子的意识 , “愿意”才是孩子的主观意识 。
出于自愿分享的孩子 , 才不会认为这是父母偏爱的一种表现 , 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 , 自己有这样的东西 , 并且不会担心分享了就会失去 , 所以愿意分享 , 愿意谦让 。
文章图片
03.为什么“谦让”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爱?
这里所说的“谦让” , 是一种被迫条件下的谦让 , 而不是孩子主观上的谦让 。
“谦让”会让孩子对家长的爱产生质疑 , 他只会认为:是另一个孩子的出现减少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 , 所以他首先会不待见这个人 , 其次就是不待见家长 , 毕竟没人会爱不爱自己的人 , 单纯的小孩子从不会去细究这是为什么 。
《波斯克育儿经》认为 , 大宝嫉妒二宝 , 根本原因在于担心二宝分走了爸妈对自己的爱 。
孩子的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 , 家长又一味地让孩子谦让 , 孩子怎么可能不会多想呢?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 孩子还能够一直对家长保持热情吗?显然是不会的 。
- “节俭”还有另一个含义?睿智的家长这么做,孩子将来会理性消费
- 孩子在墙上乱涂鸦?家长该高兴了,孩子在进行“自我创作”呢!
- 孩子是棵“含羞草”?可能是“抑郁质”气质,3点让孩子变得自信
- 孩子情商不够高怎么办?家长这么做,帮助孩子迅速成为“万人迷”
- 小孩子也有“嫉妒心”?妈妈这么处理,孩子才会大度识大体
- 【历史故事】被称为江东“小霸王”的孙策,武力与蜀汉五虎上将谁厉害?
- 【爱历史】项羽当年留下的一块“怪石头”,至今无法解开
- 【时尚一点】身高不够,“九分裤”来凑!搭配这3件上衣、3双鞋子,显高显腿长
- 孩子沉迷手机有哪些危害?小心黑眼珠逐渐“消失”,家长要警惕了
- “妈妈,你去死”,当孩子说狠话时,妈妈的回答影响孩子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