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名儒忠臣文安之

宜昌市文安之研究会
文安之研究
2020年第5期
总第五期
【爱历史】名儒忠臣文安之
文章图片
2018年1月24日 , 宜昌市夷陵区举行《明末宰相文安之》首发式 。
在夷陵的历史文化名人中 , 文安之无疑有着鲜明的个性 。 集政治、军事、文学成就于一身 , 临危受命而又大有作为 , 这在夷陵的历史文化名人中 , 可谓独树一帜 。 用“名儒忠臣”概括他的生命历程 , 我以为恰如其分 。
(一)
儒生、儒者、名儒 , 是文安之人生的第一道轨迹 。
在科举路上 , 他由秀才而举人 , 由进士而点翰林 , 成就了科举时代士大夫追求的人生理想 。
他由儒生至儒者 , 从翰林院卸官后 , 又复出做明朝南京国子监司业 , 再升迁祭酒 , 借助文教为国效力 , 既是国家教育的管理者 , 也是太学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 由此也赏识和提拔了一批卓越之人 。
他参修过明《实录》 , 撰写过《易傭》和《黔记》 , 也著有文集《铁庵稿》和诗集《略园集》 。
他素怀兼济天下之志 , “居庙堂之高”时 , 恪尽职守 , “下而流泽于民”时 , 也抱守忧国忧民的情怀 。 “改得道人情至处 , 不堪涕泪向关河”(《山居漫兴》)、“莫言日暮非长驭 , 春尽看山正未迟”(《姜诗溪别业》)等诗句 , 就是他心胸的抒发 。
他在为容美土司田玄《秀碧堂诗集》所作《序》中说:“立德立言立功 , 古不系于世禄;同文同伦同轨 , 今凛遵于后王 。 ”足见其儒学传统精神和忠君爱国的正气 。
他不像一般儒者那样只是高谈阔论 , 而是辅佐南明政权十几年 , 呕心沥血 , 出生入死 , 矢志不移 。
从多角度判断 , 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 , 无论是秉承还是传承 , 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践 , 无论是名望还是事功 , 他都当之无愧为名世大儒 。
【爱历史】名儒忠臣文安之
文章图片
(二)
朝臣、直臣、忠臣 , 是文安之人生的第二道轨迹 。
他从1622年起 , 便在朝为官 , 时年30岁 , 到1659年去世 , 在大明王朝和南明小朝廷为官达30多年之久 。
刚直和忠贞 , 在文安之的性格中相辅相成 。
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 , 他先后两次被罢官回乡 。 究其原因 , 一是性格使然 , 正派清流 , 刚正不阿 , 秉承正气家风 , 史称“清刚不合于时局 , 解官归里”;二是与当权的宦官和相国之流不合不伍 , 因而遭受排挤 。 两次丢官削籍 , 正是他刚直不阿品质的必然遭遇 。
文安之的忠臣品质 , 主要体现在他人生的后16年 。
他于甲申国变之际 , “忠愤激昂 , 洒血起义” , 以天下为己任 , 慨然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
他在“诏令相国”之后 , 虽“屡诏未赴” , 仍“转侧兵戈间”“因号召于楚蜀滇黔之间 , 义师大起” 。
他不怕军队一败再败 , 国土一失再失 , “自请往四川督师 , 以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 , 赐尚方剑节制以原大顺军为主体的川中诸将 。 ”他有效地集结起“夔东十三家” , 奏封爵位在先 , 坐镇夔东于后 , 虽然“收蜀以迎跸”的大计未能实现 , 然其组建统领的反清复明统一战线在他去世后仍坚持抗清斗争 , 从而延续了明末的历史 。
从诏令虚相位以待开始 , 直至殁于夔东军中 , 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 , 他实际为相不足一年 。 但他临危受命的气节 , 鞠躬尽瘁的态度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 , 委实不失为民族英雄 。 正如其墓志铭所言:“虽相业未终 , 大臣之度 , 浩然正气 , 无愧信国百世之下 。 ”
在南明诸多有名的抗清志士之中 , 如果说英勇壮烈有史可法 , 刚毅坚韧有文安之 , 也许并不为过 。
【爱历史】名儒忠臣文安之
文章图片
(三)
文安之在夷陵人的心目中 , 已经升华为一个形象 , 在这个形象身上 , 闪耀着几大亮点 。
其一 , 先祖精神的传承 。 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文天祥 , 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 他的那首洋洋洒洒的《正气歌》 , 激励不知多少人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赴死 。 文安之就是继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文姓宰相 , 宛若两座异峰 , 傲然流芳 。 他们一个宋末、一个明末 , 都是金榜题名之士 , 清正廉明之官 , 爱国忠君之臣;又都适逢乱世 , 临危受命 , 一个抗元、一个抗清 , 尽节勤王;都是一身铮铮铁骨 , 浩然正气 , 虽壮志难酬 , 抱憾而终 , 却留一片丹心 , 永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