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 ”
类型电影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 , “包括公式化的情节 , 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影像 。 ”
公式化的情节即特定类型片的情节一般按照某种固定的公式展开;定型化的人物即特定类型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定型的 , 一种类型片里一定有符合该类型的人物形象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图解式的视觉影像即特定类型影片中的视觉元素一定具有专属的类型特色及超高的辨识度 , 如西部片中的荒漠、科幻片中的实验室、犯罪片中的昏暗街道等 。
类型电影的概念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 , 并一直延续至今 , 经久不衰 , 目前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 , 电影的类型也愈加繁多 , 但最初的电影类型较为固定 。
“到了好莱坞的成熟期 , 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几大类型如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侦探片、惊悚片、喜剧片、歌舞片、强盗片、动作片、警匪片等 。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20世纪80年代在引介西方电影理论的背景下 , 类型电影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 , 在引起理论界、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同时 , 还推动了80年代中国电影人对电影类型的开拓 。
20世纪80年代 , 在国外电影理论引介与国内电影语言革新运动的背景下 , 中国电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探索 , 如《沙鸥》(1981)创造了散文化叙事风格、《一个和八个》(1984)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黄土地》(1984)打破了传统的视听范式等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与电影视听、叙事的狂热探索相反 , 这一时期有关电影类型的探索较少 , 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 , 相比视听语言、叙事等电影元素 , “类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 其本身不太容易被模仿与借鉴 。
其次 , 20世纪80年代 , 国外电影理论传入时间较短 , 大多数国内电影工作者的类型电影观念还未完全建立;最后 , 类型电影源自好莱坞 , 与好莱坞的娱乐美学紧密关联 , 某种程度上来说类型电影几乎可以等同于商业电影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80年代 , 中国电影的商业大潮还未彻底开启 , 因此对类型的探索与关注自然较少 。 也正因为对电影类型探索的缺乏 , 这股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电影革新狂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影体制变革、经济体制转轨初期便迅速遇冷 。
因为缺乏对电影类型的探索 , 便是缺乏对影片商业性的考量 , 这对于依托商业而存在的电影艺术无疑是致命的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在电影类型探索整体较为冷清的80年代 , 上影厂女导演却在电影类型探索方面表现的较为积极 , 整个80年代 , 她们不仅拍摄了40多部影片 , 而且创作涉及侦探、犯罪、恐怖、科幻、青春等多种类型 。
首先是对侦探片的探索 。 侦探片一般以侦探为中心人物 , 以犯罪案件的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内容 , 影片情节错综复杂、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黄蜀芹的《超国界行动》是一部类型特征较为明显的侦探片 , 影片讲述了反恐怖机关严处长与其得力助手邝野等人通过开展对国际恐怖分子刺杀计划的侦破行动 , 破除敌人阴谋 , 成功保卫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某国首脑安全的故事 。
影片始终围绕国际恐怖分子刺杀计划的侦破行动展开 , 情节跌宕起伏 , 如在经过艰难的侦破工作后 , 搜索工作终于有了眉目 , 然而这时情报人员方舟和路远却相继遇害 , 这使侦破工作再次陷入困境 。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
文章图片
20世纪80年代,导演对于电影类型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探索】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既愉悦了观众 , 又成功书写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 在此之外 , 影片还收获了不错的商业收益 , “《超国界行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 , 一票难求 。
定价3角钱的票子 , 被黄牛炒到10元一张 , 成为当年上影厂票房最好的一部 。 ”因此 , 本片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