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逢泽之会,魏国称王,战国初年的最强国为何在短短3年后一蹶不振( 二 )


段连勤先生在《鲜虞族与中山国》一书分析道:
魏国利用三晋联盟的力量为自己攫取了大片领土 , 韩国也利用联盟的力量夺取了不少郑、宋国的土地 。 唯独赵国 ,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 它向南发展 , 不但受到同魏国结盟的卫国的阻隔 , 而且还受到魏属中山国在腹心的牵制 , 因此 , 在三晋联合的对外行动中 , 它没捞到什么好处;它对卫国的领土是垂涎三尺的 , 但是卫国背后有强大的魏国的支持 , 它在这方面也不能有什么作为 。 这些都促使赵国在三晋联盟内部的分离倾向迅速增长 。 公元前三八七年 , 魏、赵矛盾开始表面化 。 这年赵烈侯死 , 赵敬侯立 。 亲魏的公子朝在魏国的支持下起而作乱 , 引魏军袭击邯郸 。 ——《鲜虞族与中山国》
【爱历史】逢泽之会,魏国称王,战国初年的最强国为何在短短3年后一蹶不振
文章图片
在三晋抱团扩张的过程当中 , 他们各自膨胀的领土野心开始造成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 。 而随着三国独立的时间越来越长 , “晋国”这块先祖牌位所能唤起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弱 。
以公元前387年魏国支持赵国公子朝叛乱为起点 , 三晋联盟开始走向破裂 。 到了这个时候 , 儒家的“亲亲尊尊”、兄弟之谊甚至已经无法再维系三晋的表面和谐了 , 可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和孙子魏惠王仍然死抱着崇儒抑法的遗策不肯撒手 , 致使魏国遗憾地错失了第二次变法改革、增强国力的契机 。
【爱历史】逢泽之会,魏国称王,战国初年的最强国为何在短短3年后一蹶不振
文章图片
魏惠王的丞相公叔痤在临死前力劝惠王重用卫鞅 , 但魏惠王看不上这个法家的后生小子 , 对老公叔的临终善言不屑一顾 。
公叔痤去世后 , 卫鞅被秦孝公的求贤令所吸引 , 飘然入秦 , 开启了一场战国时代规模最大、效果最强的变法改革 , 而错失了卫鞅的魏国呢?先与赵国交兵 , 被齐国趁虚而入 , 败于桂陵;继而又与韩国构衅 , 再度被齐国击溃于马陵 。
东线战场接连失利 , 西线那边在卫鞅的变法改革下迅速崛起的秦国便趁机发动攻势 , 夺去了魏国的河西地 。 东、西交困 , 原先环绕在魏国头顶的霸主光环黯淡了下去 。
司马迁说 , 不甘心就此沉沦的魏惠王效法祖父文侯 , 于公元前336年颁布了求贤令 , 希望招贤纳士 , 重振魏国的声威 。 当孟轲、邹衍、淳于髡相继来到魏国的时候 , 惠王问道:
“寡人不佞 , 兵三折于外 , 太子虏 , 上将死 , 国以空虚 ,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 寡人甚丑之 。 叟不逺千里 , 辱幸至敝邑之廷 , 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爱历史】逢泽之会,魏国称王,战国初年的最强国为何在短短3年后一蹶不振
文章图片
当魏惠王撕下祖父文侯“礼贤称仁”的面纱 , 开始赤裸裸地向他的高参们询问魏国该如何牟利的时候 , 他大概想在这批谋士中发现另一位卫鞅式的治国干才 。
可是被魏国崇儒的良好形象吸引来的大儒孟轲却对魏惠王的这一转变非常失望:
“君不可以言利若是 。 夫君欲利 , 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 。 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 为人君 , 仁义而已矣 , 何以利为?”——《史记·魏世家》
听完孟轲的这番教训 , 司马迁说“梁惠王不果所言 ,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魏惠王拒绝了孟轲的教训 , 不再像他的父亲武侯魏击对待田子方那样“再拜而退” 。
可是抛弃了儒家的魏国却始终没能找到新的强国之道 , 在战国的乱世中慢慢沉沦 , 终至灭亡 。
参考文献: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杨宽《战国史》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段连勤《鲜虞族与中山国》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 。 已签约维权骑士 , 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 , 侵权必究!如需转载 , 请联系授权 。
欢迎分享转发 , 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THEEND—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爱历史】逢泽之会,魏国称王,战国初年的最强国为何在短短3年后一蹶不振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