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一天是十二时辰?这样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四 )


我们看到 , 作者在故事书写中 , 将两汉之际的朝廷之都、医学知识传承与发展、医学发展水平(反映的生产力水平) , 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 , 细节处理上尤其用心 。 只有对当时贯穿上下的制度、一般知识以及生产力发展的一般水平都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把握 , 才能用看似平淡的语言写出这个故事来 。 其他的十一个故事的细节 , 就等着读者自己去发现了 。
如何续写一个故事?
介绍了广大夫的故事 , 读者大概已经知道 , 庄奕杰教授这本看起来平淡的故事书中隐藏了多大的能量 。 或者大家也跃跃欲试 , 想要自己去找到古代的那些材料 , 通过文学的方法写一个可以符合历史的“真实”故事 。 既然真的要写故事 , 我们又需要注意到什么呢?
故事要面对的首先是人物 。 人物的名字要符合小说的主题 , 又要与其所处时代相符合 , 还要与人物性格、遭际、情节等各方面都符合 , 这真是大学问 。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 名字就是来自唐代就流传下来的蒙童字帖 , “上大人 , 孔乙己 。 化三千 , 七十士 。 尔小生 , 八九子 。 佳作仁 , 可知礼也” , 将全文连读 , 孔乙己的旧式文人的人生目标(上大人)、以回字四种写法卖弄学问(其实也就是蒙学水平) , 以及时人起名用典等方面是不是都照顾到了 。 所以汉人不能叫“子轩” , 也不能叫“雨涵” , 但如果姓吴 , 恰好在家中排第七 , 或许可以叫“吴复” 。
【历史故事】为什么一天是十二时辰?这样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宋高宗手书《女孝经》 。
其次是要明了知识演进的脉络 , 尤其是一些数术类知识 , 这些是当时不论上中下哪个层级的社会都一起共享的知识 。 如果你要写一家人造好房子 , 不如这样来写:
连续三年的丰收让庐江的吴三郎家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翻修自己家的房子了 。 如今房子已经盖好 , 解除的时间是请乡亭里最有学问的人 , 也是三郎的堂弟七郎选的 。 七郎五岁的时候就能诵读《张侯论》和《孝经》 , 九岁就已经跟随郡里学校的博士学习《春秋》和《夏侯尚书》 , 据说再过两年还要去太学学习 。 这次解除时间的选择 , 请了七郎选了时辰 , 一定不会有问题 。
到了未初刻 , 一切手续都准备就绪 , 巫师也来了 , 吴三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土偶人 , 交给巫师 , 巫师将土人放在祭案前 , 在祭品前站定 , 念出一系列吴三郎听不懂的咒语 。 虽然吴三郎听不懂 , 但心里却很高兴 , 因为动土之后必须谢解土神 , 家中才能平安;而且时间是请七郎选的 , 灾祸肯定不会降临他的家中 。
这个故事中 , 包含了汉代太学、郡国学校的设置 , 地方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谢土这一汉代兴盛 , 而至今仍在流传的数术知识等 。 相关记载见于《汉书》《论衡》等典籍中 。 可以说 , 想要写好一个故事 , 没有对那个时代进行全面把握是根本不可行的 。
近年来 , 我们都在感叹影视作品 , 特别是与古代相关的影视作品的质量的下降 , 或者是专注于走服道化路线 , 而往往将人物设定、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等牺牲掉 , 作品的质量也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 这个时候 , 不妨去认真阅读庄奕杰教授的这本书 , 深挖其文本 , 或许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 而写出优秀的故事 , 当然不仅仅是影视编剧工作者的特殊本领 , 也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 , 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