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来源:央视网
2021年10月3日 , 来自北京地区8所高校的263名学生来到首都体育学院 , 她们自愿报名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引导员选拔 。 这一天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要对她们进行第一轮面试 。 这次面试 , 张艺谋和导演组通过形体、微笑和步态三个方面 , 对引导员进行了评定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我们选一些年轻的大学生们来当引导员 , 当然希望个头要高一点 , 因为运动员都是很高大的 。 其次就是端正 , 形体很协调 , 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非常年轻的 , 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 这么说吧 , 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 , 他在进会场之前 , 他第一个看到的应该是他的队伍的引导员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杨嵘:以前的引导员 , 2008年是全国甄选 。 2008年的时候可能全中国都是提着气的 , 要展现上下五千年的那种 , 这次我们松弛下来了 , 我们可以娓娓道来了 , 不要背负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的诉说了 。 所以我们整个的文化就很自信了 , 我们从北京的高校、从志愿者里边来选拔 。
这次选拔 , 导演组暂时圈定了122人 , 平均身高1.73米 。
参照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 , 有91个代表团参加了那届开幕式 , 这也就意味着被留下的这些候选人一定还会有人被淘汰 。 面试结束 , 张艺谋还对引导牌的呈现和动作细节进行了初步敲定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第一印象很重要 , 她的服装 , 她的美感 , 她的牌子的设计 , 方方面面 , 因为运动员是主人 , 所以我们当然对每一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是要下功夫的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文章图片
尽管这次引导员的招募主要是集中在艺术类院校 , 但是征集上来的这批志愿者大都不是礼仪相关专业的学生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郑亚鑫: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孩子们不会站、不会笑、不会走 , 这个在咱们看来正常人都是可以的站、走、笑 , 可是大型活动这个场面会吃没的 , 即使这个机位推得很近 , 你整个的状态不好 。
这次开幕式引导牌确定为一片雪花 , 因此举牌方式从传统的手持改成托举 , 这个看上去简单的动作练起来 , 远没有那么轻松 。
在122名引导员当中 , 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最多 , 共21人 , 她们大多数来自服装表演专业 , 无论是身高还是步态 , 她们的整体实力要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 。 集训一个月之后 , 总导演张艺谋需要看一下引导员的服装和引导牌的舞台效果 , 导演组就从她们当中选派了19人第一次走进了鸟巢 。 候场区和舞台之间隔着一道中国门 , 这道门开启前 , 引导员们对即将看到的一切还一无所知 。
尹妍婷在这次走台时被安排在了第一个出场 , 那天只有她和站在队尾的刁月涵换上了引导员的服装 , 随着中国门的打开 , 这19位引导员第一次登上了开幕式的舞台 。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荆典:一进到那个场馆的那一刻 , 瞬间我就感觉到大家就瞬间都不说话了 , 而且导演在耳返里面和我们说 , 这是你们走过最大的一个T台 , 也是你们走过最盛大的一场秀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文章图片
这次走台大部分人拿的都是代用道具 , 只有首尾出场的两个人用的是做好的引导牌 。 这是雪花牌第一次在鸟巢被点亮 , 和它一起闪闪发光的还有这段难忘的经历 。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刁月涵:我觉得拿着中国牌子走上场的那一刻还是非常震撼的 , 并且当时鸟巢特别空旷 , 《歌唱祖国》那个音乐一响起来 , 内心就真的很激动 , 今生难忘 。
第一次合练结束之后 , 张艺谋在总结会上对引导员的服装提出了修改意见 。 11月底 , 引导员正式进入鸟巢排练 , 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定期的大合练 , 所有的代用道具都被换成了正式的引导牌 , 这也就意味着引导员的排序不再是按照学校或者身高 , 而是根据每次合练被分配的国家和地区顺序入场 。
大家开始对手中的引导牌有了自己的想法 。
今天是开幕式前的最后一次合练 , 合练前张艺谋和入场仪式环节的所有导演在备场区 , 对122名引导员进行了第二次面试 。 这次面试所有人都换上了引导员的服装 , 按身高排序 , 6人一组依次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
一轮面试之后 , 张艺谋圈选了12位在身高和形象上比较突出的候选人进行了第二轮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