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二 )


根据面试结果和几次合练的表现 , 导演组对引导员的序列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整 , 在接下来的两次带妆彩排中 , 排在第一位的希腊引导员都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大一新生杨萌 。
北京工业大学是这次引导员的参与院校中唯一的一个工科学校 , 她们只有4个人入选 。 1月22日开幕式将进行第一次带观众彩排 , 但是前一天上午她们学校的蒋苏萍眼角周围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文章图片
这一天傍晚北京开始大规模降雪 , 但是为了确保第二天的带观众彩排万无一失 , 引导员还是按照原计划来到了鸟巢进行排练 , 蒋苏萍也并没有因病缺席这次演练 。
排练开始前 , 入场仪式的分场导演杨嵘特意提前来看了一下场地 , 尽管雪还没有停 , 但是当天的彩排任务就和这天气一样 , 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 。
排练前 , 导演组公布了新的序列号 , 希腊代表团引导员从上一次的杨萌换成了身高1.83米 , 性格更加外向的荆典 , 中国代表团的引导员还是刁月涵 。 因为运动员看台临时进行了调整 , 大部分引导员的下场路线都发生了变化 , 上场前杨嵘又专门赶到化妆区 , 对这次排练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
因为天气原因 , 当晚的排练只能分段进行 。 导演组先是带领引导员在场地里熟悉了各自的下场路线 。
在出场口的通道里 , 这里是最容易出现闪失的地方 。 雨雪天气地面湿滑 , 导演组特意在这里安排了适应性训练 , 因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都有降雪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
文章图片
彩排开始前 , 开幕式服装造型总监陈敏正特意来到化妆间 , 结合服装 , 为那场彩排上中国的引导员刁月涵进行了定妆 。
在引导员服装的设计中 , 陈敏正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15款造型各异的虎头帽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服装造型总监陈敏正:真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属于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帽型 , 所以这是给我们在整个设计造成了很难的一个点 , 用什么样用什么样就用到最后就和我们的裙子是一个道理 , 就是裁剪的板型是可以是全人类的 , 就不要非得去追究中国的一个什么特色 , 但是虎头的这种虎年的剪纸方式、绘画感觉这是中国独有的 。
正是因为虎头帽概念的引入 , 引导员的服装也发生过一次颠覆性的调整 , 最初的设计方案里并没有雪花元素 , 主色调也不是以蓝白为主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服装造型总监陈敏正:小燕子飞回 , 底下是山山水水 , 其实也是蛮美的一个意境 。 但是后来说它那个绿和白的颜色比较尴尬 , 没法表现虎头 , 因为什么呢?你要是给它做一个这样的虎头 , 做一个绿帽子 , 绿色的虎头戴头上 , 中国人是忌讳的 。
这次彩排之前有10位引导员被淘汰 , 候选人缩减到了112人 , 因为上场人数一直暂定在91位 , 所以每次都会有21人被列为替补 。
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陈彦冰在完成一次彩排之后 , 就被划到了替补名单当中 。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陈彦冰:这个当时其实我是没什么预感的 ,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 我非常非常崩溃 , 非常惊讶 , 然后我就一直在回想我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 。 但是我想我不会放弃的 ,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 我会在私下更加地努力练习 , 然后让导演能够看到我的进步 。
当陈彦冰和其他替补引导员只能在备场区憧憬下一份新的序列名单的时候 , 91位引导员第一次在上万名观众面前点亮了手中的雪花牌 。 每一次彩排就如同一道关卡 , 只有闯过每一关才能站上梦想的舞台 。
随着中国门的落下 , 又一场彩排结束了 。
1月2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 午休之后 , 服装学院的姑娘们陆续开始化妆 , 准备前往鸟巢 。 今天导演组并没有安排排练 , 只是从她们当中挑选了10个人去进行带妆走台 , 配合转播调试 。
和她们相比相对稳定的是刁月涵 , 在最近几次演练中 , 她都被安排担任中国代表团的引导员 。 这个寒假她正面临着毕业 。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刁月涵:我其实是想考研的 , 但是现在不是冬奥嘛 , 然后今年大概就是取消了这个选择 , 可能会在明年选择一个考研的方向 。
考虑到学生们今天会回来得比较晚 , 学校特意安排食堂在她们出发之前为她们准备了饺子 。
纪录片《幕后》第三集:引导员